PDF下载
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朱淑贞

31005部队

摘要: 相较于财务会计,人们普遍对管理会计的概念感到陌生。管理会计,全称为成本管理会计,脱始于传统的会计系统,与财务会计并列。此种管理模式的价值在于为企业(或组织机构)进行最优决策、提高经济效益等提供充足的信息。在当前社会,管理会计主要针对企业管理部门计划编制、决策制定,与财务会计充分融合之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管理框架,达到“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DOI:10.12721/ccn.2021.15707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理论上,财务会计虽然包含“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积极参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内容,但在实践过程中,财务会计更多地将侧重点放在单纯的财务计划、预算制定、报表审核等方面,“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程度稍显不足。将该类“业务”从中分离出来,形成更加明确的“成本管理会计”,两者有效融合、相互配合,能够促进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前行。

1.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生产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保持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和监督职能,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财务会计的核算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资产、人力物力等物资的使用效率,提供成本控制的相关数据,提供管理会计活动顺利进行的支撑,最终才能实现收益提升和价值增值。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密不可分,管理会计转型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财务会计的传统核算,而是实现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上的价值管理。因此在新形势下,有效融合财务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两者的经济管理优势,促进企业筹、投、营、分等四个环节的信息实现大数据化,管理者通过整合数据化的信息,及时掌握决策信息,有利于企业实现规范化和产业化。

2.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融合的实现策略

2.1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

实现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融合的首要工作在于,企业或组织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使工作流程得到系统性地优化,为两种会计模式的充分结合创造理想环境。早在2015年前后,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联合发布了《全球管理会计原则》,该原则意在提升企业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以及信息过载背景之下的决策能力。该原则的四项具体内容为:提供相关性信息;进行有洞察、有影响的沟通;分析多种信息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履行委托责任,增强企业的信誉。CIMA和AICPA认为,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通信、智能技术的提高,使得现代社会中,“高水平决策”无论是数量还是整体质量,都在逐渐减少。而随着信息流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传输速度不断提升,任何一家企业或组织机构,希望“长期保持特定竞争优势”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就此,企业必须尽量调高管理会计效率,使企业的决策能力“与时俱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自身掌控的有限资金和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及合理分配;并在详细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同时,能够促进管理会计人员,将与决策相关的意见和信息与企业中的每一名决策者都进行充分沟通,同时关注企业肩负的社会与环境责任,在宏观促进与微观“刺激”共同努力下,实现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2.2综合考虑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演变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但针对此类概念本质的分析,却是一种“学术研讨”过程。因此,实践层面出现的任何微弱改变迹象,往往来源于学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1]。故企业探索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融合的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演变,明确会计工作的未来变动趋势。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间内,管理会计中有关实物性的技术革新凡是较少,没有任何里程碑式的提升。彼时,财务会计在法律规定、社会整体印象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加之早期各行各业的商品品种较为单一,基于财务会计报告规定的程序,对产品实际成本的“扭曲”程度较低。总之,早期的管理会计更加偏重“形式”上的“存在”,企业倾向于使用与对外报告相同的成本信息对内部业务进行管理。但随着学术界研究的不断深入,虽然以“资本预算的折现的现金流量分析法”为代表的多种管理会计研究方式逐渐出现,相关理论日趋完善,但依然无法对实物操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3明确管理会计工作的未来变动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企业的生产、制造环境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术界提出的“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三方面职能紧密结合”这一设想成为事实。至此,管理会计不再是财务会计的“附庸”,而是具备了实际价值。如图1所示,为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CNMA)构建中国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时,提出的理论框架,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功能上进行了“细化”。按照当前社会整体的认知职能水平来看,尽管两种会计模式处于“并列”的状态,但在未来,管理会计的职能研究焦点是否再次出现变动,管理会计工作具体涉及的内容是否调整,需要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2]

图1.中国管理会计师(CNMA)构建中国管理会计知识理论框架:1.png2.4实现管理会计学方法创新与实践应用创新的融合

无论和何种管理模式,若要实质性地发挥职能,并具备长期实行的价值,均需综合考虑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市场、政策、竞争对手等多种因素,从而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真正意义上地全面控制和管理。基于此,管理会计的工作模式,应该处于持续的“进化过程”,学术界和企业一线管理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创新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将视线聚焦新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结合新的观念和技术,提出价值较高的成本信息。至此阶段,企业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已经上升至企业战略规划发展的高度,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管理观念高度契合[3]

结论:

简而言之,基于成本管理控制、全面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管理模式,更加符合新时代对于企业经营的要求。本文简述了成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的管理侧重点,对两种会计模式有效融合的可行性展开分析,提出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考虑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演变,明确管理会计工作未来变动趋势等两种会计模式有效融合的实现策略,希望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范星茹.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与实践[J].中国集体经济,2019(20).

[2]窦蒲友.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

[3]许陆军.论新时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市场,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