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对知识点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兴趣是人们的一种强烈个性活跃和冲动的具体抽象表达,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兴趣,那么,他总是优先性地考虑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某种相关实际情况。同理,一个具有强烈的生活学习兴趣的学生,常常终日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许多中国科研技术工作者能够获得巨大科研成绩的重要组成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它们本身拥有很高的研究兴趣。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充分分析了解广大学生自我发展学习的内部实际心理特点,适时地改变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便能激起广大学生自我发展学习的强烈兴趣,培养广大学生自我发展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社会主体责任意识。唯有经由各种方法进行不断的挖掘,这种潜存的力量才会被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培养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要编制好的歌诀、诗句、顺口溜,引用适当的谜语、谚语,插入精彩的图片、视频,安排示范课、游戏等活动,自制好的教具,设置有趣的、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让他们去学习地理知识等,便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地理的情绪体验,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对于生活有用的知识,使得学生的乐观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学生们对于地理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备好课
因为没有多媒体这样的教学设备,因此很多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利用黑板画图和实际性的教具。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和水平,知道哪些学科与地理有关,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选取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寻找良好的课堂教学突破口。
备课时应充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渗透社会新闻,对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来拓展课堂的内容,使教学更加生活化,具有时代感,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因为没有多媒体,所以教师要将课堂上可能用到的教具提前准备好,如在讲解7·20河南特大暴雨、5.12地震,海啸,泥石流,洪涝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可以通过玻璃缸灌水来模仿洪涝、再往里倒沙子模仿泥石流等等,让广大学生在充分了解这些自然灾害与其地理联系的基础上,也能够使他们明确地知道发生这些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今后我们从什么方面着手去进行预防。这样既极大地增加了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又极大地加强了中学生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观念。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没有多媒体的图片和动态视频演示,教师可以着重于实践探索,最主要的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并且积极地通过开拓性和创造性地探索运用新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手段,这些都应该是不断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基本组成环节部分。
1. 要注重教法,教学模式要多样、灵活。
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地做到,教师的社会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社会主体性功能有机地结合,教法的改革和学法的发展有机地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发展能力的有机地结合,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有机地结合,传统的课堂教育技术手段与现代化的课堂教育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研究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探索"愉快教育"的新途径和方法,摸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新道路。
2.正确认识把握和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地理和社会现实。
地理法则是每一位学生在其所学中接受和学到的一个客观世界当中的一些地理规律和有关这些地理规则的具体地理知识框架。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通过课本教材来决定上课所需要讲的内容。只有确定了地理学科教科书的教学框架和内容结构,才能真正学好地理这门基础性的课程。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当然可以因势利导地充分告诉学生,地理这门学科专业和这个学科按照要求所研究的一切科学问题,虽然既可能有整体性的、全国性的,也可能有一些地域性的,但都与我们每位中国人息息相关,以期我们能够有效增加广大中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激情。
3.学习的基本目标清晰明确。
我们只有抱着这个奋斗目标,才能学会更加富有奋斗动力。目标活动是一种具有诱发性、导向性、激励性的心理活动。老师要及时准确掌握地理学习工作进展、学习的努力目标和学习任务。
4.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地理知识框架。
我们所说的地理知识架构,就是指基本统一的地理认识观点,或者说都是一般、基本的地理东西。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应该着重向学生勾勒一个大致的学习框架。没有多媒体展示就自己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将课堂零散的知识整理成树形图或者其他学生能够看懂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的知识。
四、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环境
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若想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师就必须要紧密地联系我们实际的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为例设问提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一些有益的趣味性知识,激发出广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本地区聚落的布局方式(沿河流分布的条带状聚落)这一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同时,积极地调动学生的自我需求、兴趣和心灵等情感因素,以饱满的课堂教学热情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将抽象的观点和概念描绘得栩栩如生,将地理世界中事物的内涵及其存在和产生的过程安排得淋漓尽致。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中萌发出求知的动机,获得对情感的充分满足,并进而充分利用这种情感的一股力量促进学习的深入、持久。
五、结语
没有多媒体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意味着教师需要在课前做更多的准备工作才能够上好一节课。但是在对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即使没有多媒体,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作为教具,备课一定要充足且仔细,更多的是结合现实生活之中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中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下的地理教学[J].王彦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07)
[2]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王雅绸,蒋惠民,王小东.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2)
[3]合作学习与地理教学[J].徐振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09)
[4]基于生活化地理教学的高中课堂调查[J].张妍,赵春子.教育教学论坛.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