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必然的选择
随着二十大会议的顺利落幕,从会议中可以了解到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境。我们应重视将乡村振兴是为首要任务,针对各地区的优势,注重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而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然的选择。但由于以往工作中存在多种问题,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的城乡发展出现不平衡以及不协调的矛盾问题,其中就包括城乡居民的整体收入呈现较大差距、农业的基础有待稳固、农村社会的事业发展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农村农业发展带来制约影响,也不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此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应对策略,并注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人才力量,这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意义
(一)能够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
针对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就是确保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因“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现代农业也不能脱离高新技术以及先进的农业装备来支持,更要在高效管理与组织体系的协助下实施,因此只有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更好的驾驭和操作相应的技术与装备,并满足高效管理的要求。另外,新时期下的农村中的乡风文明在建设中,也要有相应的高素质、高水平新型职业农民为支撑,为建设工作良好开展提供基础。
(二)能够满足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属于当前促进现代农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原动力,而想要确保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就应注重农民自身活力的激发。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的空间、硬件的一体化,是将人是为核心要素来实现一体化,通过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确保农民从以往的身份转变为职业化,以此来让以往的农业形式向现代化不断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制度,真正让农民实现平等享受更多发展权利,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有利保障。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确保农民增收的主要过程
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形式,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目标;对于农民具体的收入情况一般会与其自身具有的农业科技知识、综合素质能力等有一定关联。科学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够让所有接受培训的农民学到更多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也能使其掌握增收的秘诀。并且通过培育具有较强科技文化素质、较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可以确保新产业、新业态良好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形式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转变,并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经济水平。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策略
(一)增强扶持的力度,使得农村可以留住人才
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视度,也要注重乡村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养,使得他们可以留下来,并扎根到农村。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有效的转变以往农村空心化的情况,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输送更多的人才,使得农村可以拥有更多的有文化、受过专业培训且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这是满足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另外,也要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积极的鼓励广大农业类的大中专学生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一份力,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并创造条件使得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农业人才可以回归到农业工作中,并将懂得农业、敬爱农业并且爱农民的乡村人才可以一直留在农村,并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针对回归农业、坚守农村的人才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给予相应的专项补贴、提升其工资待遇,通过相关政策来具有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使其能够真正的扎根于农村,并更好的参与到现代规模化的养殖以及农技创新等专业工作当中,真正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动力。
(二)科学开展培训教育,严格把控整体质量
针对当前国家、省政府等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提出的培育战略方针,在一些地区重点实施了针对生产经营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了专业的培训教育,首先,对于培育对象的选择,要根据高质量条件为基础,以长期稳定的从事农业工作、培训需求、愿望迫切以及文化为初中以上且年龄未过60周岁的农民为主,对其进行科学的培训教育。其次,培育对象在甄选时应满足立足于产业、自愿原则,根据个人申请、村委推荐等形式来确定相应人员。另外,针对所选的培训对象,应结合国家相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内容为基础,并针对当地实际情况,聘请专业的教育人才、“土专家”等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授课活动。最后,培育活动应针对相应流程来开展工作,一是先进行类别、专业的划分,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二是分农时和阶段,对新型职业农民实际经营的农作物、家畜家禽等提供具体的指导教育;三是分批、分组开展外出考察教育,学习更多的先进创业理念以及管理经验,进而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能力。
(三)鼓励企业参与其中,加大培育力度
农村想要搞好现代农业,就应有足够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支撑。国家财力是有限的,不能只由政府来开展工作,也要凝聚当前社会力量,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其中,为新农民、农技员培养教育做出一定的贡献。企业参与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中,不仅能够让培训的覆盖面变广,更能让教学和实践进行融合,保障新农民创业项目或是产品的产业链角度实现对接,进而发挥其重要作用和意义。
(四)增强政策的扶持引导,为创业兴业提供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产业兴旺是关键部分,因此要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积极的参与到创业兴业工作中。更好的推进和完善有关创业兴业、风险防控以及劳动保障等相关内容的扶持政策;并积极的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到农业科技项目当中,并且在信贷发放、土地使用、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下为那么创业兴业提供保障,为乡村振兴工作良好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五)改革培育途径,培育持久性人才
当前农业部门和人事就业部门在开展农民培育工作中,其主要面向的对象多以中老年人员为主,多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人群。对此,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中应将重点摆在八零、九零、零零后人群身上,应进一步增强初、高中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积极的优化培育对此,从而为农村农业发展培育更多持久性的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有利的人才保障。
结束语:
所有事业在发展中,都不能脱离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更加离不开有着新思想、新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支持。针对农业主管部门,应重视培养、建设更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重点,培育出有较强文化并且懂得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良好实施的重要环节,真正确保现代化农村逐渐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剑.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2,(04):71-73.
[2]宋如亚.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 江苏政协,2020,(04):18.
[3]张瑛秋. 实施乡村振兴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J]. 农民科技培训,2019,(02):32-34.
[4]陈玲玲.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J]. 现代化农业,2018,(05):64-65.
作者简介:田斌,重庆籍,民革党员,海口市秀英区人大代表,北大博雅智库客座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海南省城乡发展研究会会长,海南海金会教育集团执行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