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是通过培养幼儿的情感和社会认知,增强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的教学工作。虽然我国很多幼儿早教机构都开设了社会教育领域的幼儿课程,但从实际教学效果和社会工作领域的教学效果来看,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幼儿园社会工作领域的教学,本文探讨了当前幼儿园社会工作领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幼儿社会工作领域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加强幼儿的社会教育意识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基石,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幼儿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们能在社会领域受到良好的教育,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道德素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社会领域教学内容的改进,幼儿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影响。幼儿社会教育在学生的生命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社会领域教育,有序组织和开展社会领域教育,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基于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任何课程都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课程体系运行和课程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教育作为课程活动的方向,也受到课程目标的引导和制约。因此,在幼儿园社会领域,必须根据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为了实现社会教育的目标,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必须是社会教育活动的具体结果。在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要避免遗漏教育目标,避免课程重复过多、无效,选择最能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课程。
三、渗透游戏
仅仅在生活中抚养孩子是不够的。毕竟,孩子就是孩子。他们还需要学着玩,游戏必须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扮演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和再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奠定了基础。在角色扮演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角色扮演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幼儿的游戏往往与他们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基本的生活经验是孩子们选择游戏、表达和创作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孩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按照“一步一个脚印”的原则,引导要立足幼儿发展,选择相关话题,通过观察、引入、讨论等方式,增强幼儿对幼儿生活的认知和体验。
四、组织孩子积极参与认知活动
孩子不仅要主动接受和调节自己的学习环境,更要主动接受和传递知识。因此,教师应在这部分社会教育活动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积极营造轻松的氛围。把学习和孩子的生活放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积极创造性地观察认知对象,与环境、材料等进行互动,以游戏的形式体验。比如,“遵守交通规则”,老师模拟交通场景,邀请交警与孩子面对面交流示范。让孩子服从交通信号灯、交警指挥,行人应在斑马线上行走,在红绿灯处停车,或让孩子通过与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实际参观道路上的交通信号灯和交警指挥。
五、加强实践教学
在未来的幼儿园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加大对幼儿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要使幼儿社会教育的科学理论尽可能贴近生活,把理论融入实际,让幼儿感受到主体理论在现实社会中的真正作用。另一方面,要让孩子自己动手,激发孩子的实践热情,让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和探索实践。教师的“教”主要来源于长期生产劳动积累的宝贵经验,所以孩子的“学”必须与实践相联系,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迅速、直接应用于实践。
六、通过家庭合作加强幼儿的社会行为
对家长来说,幼儿园教育只是“抛砖引玉”。幼儿良好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的形成也需要家长长期的继续教育。幼儿园的一些社会教育活动受到条件、时间、地点等客观原因的制约。在活动中,他们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层面,而不能让孩子用行动固化,加深理解,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在这方面,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不断练习。比如,在一个大型的社会教育中合作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是活动的目的“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的感觉,但是培养真正的合作意识并不能设置这个活动,所以我建议在家里开设一个互动专栏,告诉家长我们的目的和要求,请利用家庭、社区和文化环境资源创造条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跟踪家长的教育进度;设置相关的展示栏,以照片、图片或奖励贴纸的形式肯定孩子的行为,达到强化的目的。
七、评价孩子的行为
行为评价法是指对幼儿社会行为的评价,使幼儿接受教育。行为评价方法可分为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前者对幼儿的社会言行有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后者对幼儿的社会行为具有负强化作用,可以纠正和制止幼儿不良的社会行为及其后果。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法,都要尊重、信任、理解孩子,注重从发展的角度进行纵向评价,注重评价的及时性。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社会领域的教学工作应始终以幼儿为中心,确保教学工作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幼儿的社会教育意识;基于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渗透游戏;组织孩子积极参与认知活动;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家庭合作加强幼儿的社会行为;评价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社会实践技能的阶段性进步。
参考文献
[1]孙丽华,胡艳红.幼儿园渗透式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06):802-806.
[2]叶翔.我国当前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现状调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3):93-95.
[3]嵇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内容现状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03):42-47.
[4]于开莲.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目标的国际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0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