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范伟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271500

摘要: 随着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人们对相关学科学生核心能力素养的教育关注度越来越高。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树立地理观念、增强地理实践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本文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案例探究,望有助于初步提升中学生地理专业课堂教学。知识深化与教学拓展,可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综合素养课程培育的思维模式教学方法,进一步研究细化素养培育的具体实施对策和可行解决措施,也可在不同阶段教学针对实践中的运用和教学反馈进行探索。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教学;地理学科;培养
DOI:10.12721/ccn.2021.15709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要加快培养学生的现代地理教学核心知识素养,教师就要必须从根本上加快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地理学习活动兴趣和教学积极性的双重培养,引导学生在认识地理知识的同时,利用地理观点解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升实践能力。教师同时还要深入分析挖掘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知识素养的重要内容,丰富地理教学方法手段,明确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构建初中地理综合学科知识体系,重视教育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初中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和社会人文精神素养,以利于促进初中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素质的不断发展,

1因素背景

1.1课堂教学内容受限于地理教材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将地理教材上的专业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只注重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在此问题的影响下,学生体会不到课堂学习的乐趣,难以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只能被动地接受大量的地理知识,这不利于学生理解人地协调观、树立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

1.2 忽视了地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方式,忽视了地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未能在课上或者课下组织开展地理实践探究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出现了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全面的问题。在深入思考教学地理实践问题时,学生往往习惯性地从教学理论实践角度出发切入,不善于考虑学生地理综合实践的实际问题,这对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掌握地理综合实践理论能力和培养地理综合理论思维能力产生不利性的影响。

1.3 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有待提升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分辨地理区域的有效工具。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区域地图,造成学生缺乏正确分辨区域地图所示不同区域的认识能力的突出问题,不利于更好培养学生的认识区域地图认知能力素养。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结合课本知识,直接将地图蕴藏的地理信息告诉学生,然后将课堂教学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些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上,这就导致用于地图教学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自主识读地图能力的问题。例如,在考生学习“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其他相关知识内容时,许多学生难以正确地认识地图上的不同颜色所表示的含义,还有很多学生容易将“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混淆,这些问题共同导致学生难以从地图中提取出准确有效的地理信息。

2地理核心知识素养的教学策略

2.1 将学科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在新教育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初中地理学科教师应当充分顺应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新的德育理念渗透到新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人地关系协调观一直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和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思想,也一直是我国地理教育学科的重要核心理论素养之一。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当明确提出培养引导学生树立人地观和协调观的重要课堂教学建设目标,将课堂环境加以保护、人地协调发展等思想融入课堂,加强地理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例如,在学生讲解“中国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数学相关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讲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在讲解“水土流失”问题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斧头直立在没有树干的树桩上、土壤被流水冲走”的漫画内容,告诉学生“人们要想缓解水土流失问题,就必须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在讲解“草场退化”的问题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四只羊聚在一起,吃掉草场上仅剩的一些小草”的漫画内容,教育学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们需要合理开采”;在讲解“土地荒漠化”的问题时,可以向学生展现“沙子气势汹汹地向伐木的人涌来”的漫画内容,教导学生人类与自然是共生存的关系,我们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能将人地协调观的相关内容融入课堂,帮助学生确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2.2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地理课堂实验,也可以安排地理研学旅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同时要注重结合实践活动讲解理论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例如,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模型的课堂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分界线等知识的认识。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泡沫板、小刀、油彩笔、细线等器材,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勾画区域轮廓、制作山脉模型、为不同的区域标注不同的颜色等实践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

2.3利用信息设备,提升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当前学生普遍缺乏识字读写绘图识别地图操作能力的实际问题,教师仍然需要努力不断提升小学地图技术教学的知识有效性。在学生进行学校地图识读教学时,可以做到充分发挥地图信息识读设备的一个辅助地图教学系统作用,利用好多社交媒体、电子白板等学校现有的优质地图教学资源,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校地图信息识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识读学校图名、图形比例、图注等重要地图信息,以此方式来不断提升学校地图识读教学的工作效率。例如,在学生讲解祖国的首都—北京的相关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引导学生识读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图、北京市地形图等,以加强学生对北京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特点等知识的记忆。如在讲解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图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在原图中标出关键信息;当讲到北京市面临渤海的内容时,可以将渤海在地图中的位置标注出来。

结论

总而言之,地理学科核心创新素养教育涵盖了学生的主要思想政治价值观、学科创新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对引导学生加快实现全面科学发展和长远科学发展目标具有积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初中地理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坚持继续积极探索教学核心知识素养双重培养的新策略,全面着力提升全体学生的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知识素养,以推动地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