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及生态防治技术

于海艳

嫩江市四十里河林场,黑龙江嫩江,161499

摘要: 北方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传播速度快和扩散范围广,虽然至今无法完全根除,但是整体来看病虫害的可预防性较强,结合以往经验和专业防治技术,能够有效消杀病虫害,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肆虐问题发生,最大程度降低林业整体的受害率。生态防治技术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三方效益的平衡,在几乎不破坏生态环境和节约防治成本的基础上,利用激素、微生物、天敌等防治技术,起到了良好的病虫害预防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生态防治技术;激素和天敌
DOI:10.12721/ccn.2022.1571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北方林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病虫害的挑战,这与北方气候条件环境有着直接关系。人工造林树种本身相对单一,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大多数树种不适宜种植,单一树种加剧了树木病态率和病虫害的破坏程度。且病虫害大多能够越冬存活,增加冬季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对本就进入休眠期抵抗力降低的树木带来了巨大灾害。若人为防治不及时,一年四季皆可使林业受灾。

1.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病虫害监控工作效果不佳

北方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容易迅速蔓延和大面积扩散,具有受灾面积大的特点,长期以来北方林业都面临着病虫害的挑战,至今无法完全杜绝病虫害。但是通过及时的病虫害监控工作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以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影响,避免病虫害大面积传播的问题发生,最大程度减少林业受灾面积。在实际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监控工作效果不佳是导致防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由于相关管理人员未预先对病虫害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在病虫害迅速蔓延后才发现病虫害问题,在时间上措施了防治先机,加剧了病虫害治理难度。经费不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管理制度缺失、防治技术落后等,均是造成病虫害监控工作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

1.2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较低

受地理位置、防治经验等因素影响,北方林业相比于其他区域林业而言,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存在较低的现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和存在明显技术缺陷,阻碍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了林业病虫害防治出现问题的概率。缺乏先进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支持,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和效率均大打折扣,传统的防治技术无法满足当下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新型病虫害的检测与防治技术滞后。若长期使用同一种防治技术治理病虫害,会使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和抵抗性,不但无法达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理想效果,而且还会因喷洒高浓度的农药污染环境。同时加剧了病虫害防治难度,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加剧,使林业受灾面积更大。

2.北方林业病虫害的常用生态防治技术

2.1激素生态防治技术

所谓激素治理技术主要就是通过科学利用激素对林业病虫达到治理的目的。激素防治技术能够有效快速的降低害虫的繁殖速度和数量。它也被称为干扰害虫交配技术。激素生态防治技术原理为:通过人为手段合理利用激素,破坏害虫本身具有的能力,或者合理运用外激素对害虫实施诱杀的过程,从生理上控制害虫交配,减少繁殖数量。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控制区域内的病虫繁殖而降低害虫对森林的破坏力,合理控制虫害的蔓延速度,降低侵害范围。更进一步实现合理化控制的目标。

2.2微生物生态防治技术

微生物生态防治技术原理为:利用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达到对病虫害的蔓延以及发展情况进行有效调控的目的。使用病毒类微生物的主要目的为,使得害虫由于生理结构遭到破坏,而无法对林木进行侵害。例如:利用白僵菌真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利用病毒粗提取液防治飞蛾等。在林业病虫害中,微生物技术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由于有些病毒与真菌可有效感染林业病虫害,大幅度地降低病虫存活率,致使防治效果显著。如各类僵菌、霉菌等,可改变有些病虫害的习性,从而使病虫害生存率降低。球杆菌、芽孢杆菌等细菌,可寄存于病虫害身体中,对病虫害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使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得到较好的效果。

2.3天敌生态防治技术

天敌生态防治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病虫害防治作用,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环保性以及经济性,具有无害性特点。天敌生态防治技术原理是:利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原理,在病虫害泛滥的林业灾区,针对性引进能够消灭病虫害的有益昆虫,通过捕食减少害虫繁殖数量或者消杀害虫。例如:引进赤眼蜂可防止马尾松毛虫、引进肿腿蜂可防治天牛虫等。其中,基于我国多数区域中长期应用单一的农药喷洒法,力求可以降低病因,致使害虫天敌的数量大幅度降低,进而使得其对于病虫害的威胁也随之下降,提升了病虫害大范围蔓延的可能性。因此,想要使得该项技术的质量以及应用效果有所提升,就需要对其提起高度重视。

3.综合防治北方林业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3.1不断研发和推广新型防治技术

要想切实提高北方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需要不断创新研发新型防治技术,并结合林业受灾实际情况,推广适宜的防治技术,实现削弱病虫害灾害程度的目标。打破传统单一使用防治技术的局限,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全面防治各种病虫害,针对新型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灵活选择防治技术。本着统筹兼顾社会、经济、生态三方效益的原则,结合以往病虫害防治经验,引进国内外新型先进防治技术,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尽量引进对环境污染小、资源浪费小、成本不过高的防治技术,以推进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加大对林区的远程监控力度,配合日常巡检工作,全年无休的监控林区情况。进而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问题,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治时效性,避免发现过晚导致林业大面积受灾的现象发生。

3.2加大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力度

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根本是做好日常监控工作,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管理力度,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病虫害隐患,以专业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全面消杀病虫害,降低病虫害的不良影响,最大程度减少林业受灾面积。生态防治技术具有无害和高效的特性,病虫害防治效果极佳,可推广普及应用,还应采取普及多元化树种、合理布局林农经营结构等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病虫害防治管理力度,打造高综合素质管理队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了解与掌握害虫的习性与形态特征,熟练应用各类病虫害防治技术,高效高质做好日常监控工作,及时发现灾情,有利于病虫害的及时防控。

结语: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林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想要消杀病虫害还要从应用综合防治技术入手,针对性的开展预防和治理措施。结合林区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以及以往工作经验教训,全面分析病虫害类型、发生规律、起因和特点,不断研发和推广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生态防治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单一化学农药消杀具有无害和根源抑制的优势,可有效削弱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推进防治技术向根治病虫害的理想效果进步。

参考文献:

[1]石俊.简析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及生态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18,36(4):1.

[2]温勇.浅谈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及生态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18(8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