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

史雅萌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102208

摘要: 在素质教育熏陶下,小学生的培养要上升到新的高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还要培养其可持续发展意识,助力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长。当前,可持续问题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当然学生教育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能力提升,成为高素质的人,需要从小学阶段,灌输给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变革教育模式等关键性措施,培养学生做事共处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为学生发展夯实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能力培养;小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DOI:10.12721/ccn.2022.15714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结合现实可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闭环中起到基奠的作用。所以想要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相关意识和能力,就要从小学入手,借助科学的引导,助力学生能力养成。工作期间,如何高效完成目标,需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培养自学进取能力

研究发现,学生进取能力养成,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夯实学生文化涵养,使学生能力得到丰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度将“学会学习”作为引导教育学习的重点,同时这一理念也是人类生存目标之一。在科学思想指引下,小学教学改革想要脱颖而出,必须强化学生的进取能力,提高其自学的觉悟。具体地讲,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第一,自学新知的训练。实践表明,自学进取能力培养并不是朝夕间的工作,在自学新知的实践中,这种能力经训练才能逐渐培养起来。基于此,课堂教学改革需捕捉到重点,把自学引进课堂,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在知识获取阶段,让学生通过自学拓宽视野,学会发展学会自学。在此期间,因教材差异制定不同方案,并引导学生先学会质疑,然后再尝试练习,对照书本进行研讨,在这样的学习机制中,强化自学新知的效果。第二,重视自学方法的引导。在实践教学环节,自学方法非常重要,是自学能力基本要素。研究发现,学生掌握了该方法,自学进取能力将会有较大的飞升,从而打开知识宝库,向知识层面深度进军,增强自学进取能力。第三,注重自学活动的激励。现实中,为促进自学活动高水准、有序发展,需合理实施情感激励,确保学生有效的自学。对学生的反馈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体验到自学乐趣,营造轻松教学氛围,推动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息息相关,教育教学期间,需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开发学生多项技能。创新是显著标志,是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同时也是完善教育的关键。新时期,为培养学生综合实力,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工作期间,探索性学习方式意义特殊,是指让学生在探索中,合理完成知识的“再创造”,同时凭借能力的突破,获取新的学习方式。现实中,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至关重要,需摒弃单一的探索模式,解除“接受性学习”的束缚,使学生学会探索,掌握创新的有效策略[1]。可以应用的方法有:(1)创设情境、启迪探索;(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索;(3)自我思考,个人探索;(4)引出结论,验证探索;(5)多次练习,反馈探索;(6)质疑问题,深化探索;(7)课堂小结,评价探索。

第二,正确发挥教师引领作用。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期间,需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借助以下实施步骤,升级教学体验。(1)创设探索的教学情境,借此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施效率。(2)在实践课堂上,提出探索价值较强的可探性问题,保障教学的高质完成。(3)组织有共鸣性的协作,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增强能力。(4)引导学生得出科学探索结论,在此期间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得出具体的应用与评估小结。

三、培养信息加工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属于综合的能力,除了上述能力外,信息加工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体现。处于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学生,需要走出学校,积极地面向社会,利用先进手段,收集各类学习信息。并在收集信息基础上,对学科知识进行加工、利用。当今社会,互联网是广泛收集信息的关键性通道,所以网络应用能力,学生也是要具备的。借助互联网,整合信息资源,扩展学生知识面。上述提到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小学各类课堂上,借此增强学生能力,增长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例如:学习英语时,因为英文课文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便可以运用以上方法,提前给出教学任务,通过微课等形式拓宽学习渠道,在学习中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将英文对话创造性地表演出来。在教学期间,需应用分组教学策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结合学生性格,科学分配角色,鼓励学生都参与表演。同时老师可以提前将辅助教学的道具准备好,做好各类道具准备、台词准备等工作,保障教学质量和品质。课程设计目标需清晰明了,强调学生主体性,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倡导实践、参与的重要性,加强合作与交流,借助任务型教学途径,增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各项技能,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其具有主动思维能力和大胆实践能力。在教学阶段,经过小组多次彩排,帮助学生内化书本知识,攻克生僻的语句和字词等。最后教师安排时间表,让学生在课堂呈现排练的结果,通过新颖活动形式,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四、培养合作交往能力

合作交往能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要具有基础知识、创新能力以及懂得如何去学习,同时还需有合作意识,知道怎样和同伴交流,学生间的合作交往,可以调动学生多项潜能,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现实中,学生间的交流除了个别交往外,还有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等形式。

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相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牢记知识点,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加以引导,结合学生兴趣特征利用已发的学具开展探索意义重大的操作性合作研讨。在活动当中,通过“比一比”方式,看谁能最早得出三角形面积规律和计算公式。老师激励之后,学生会在集体智慧的趋动下,主动商讨研究方法,利用折叠法、剪拼法等,得出面积计算公式[2]。实践表明,采取这种教学活动,可内化学生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仅增长了智慧,同时教学氛围也在集体智慧的趋动下得到了活跃,传统的刻板教学氛围被打破,学生合作能力持续增强的同时,探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诉求十分的吻合。

结论:综上所述,联系现实经验可知,在小学生能力培养中,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属于长期的重要任务,不容忽视。可持续意识的形成对学生今后发展帮助极大,在有目标的培养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有计划培养策略,借助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以及自学进取能力等举措,助力学生优质发展。在学生素质增长的同时,提高小学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曹延霞.培养小学生数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探究[J].小学时代,2019(24):37-38.

[2]卢威.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策略[J].吉林教育,2018(1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