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对建设项目的明确要求,对其跟踪检查和竣工验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也是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日常工作内容之一。
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取消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行政许可,将原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改为建设单位自主验收,进一步强化了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三同时”主体责任。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的设计原则
1.1和谐共同的发展理念
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恶化是一项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变得不可分割。随着环境恶化而带来的经济发展通常属于短暂的影响,但是对其恶劣的影响却源远流长,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人们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1]。这种理念使得建设项目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和谐共同的发展原则,可以有效将环境保护落实到位,同时,企业创新污染处理的技术和施工技术,能够更好地保证污染排放量符合相关标准规定需求,使环境污染大幅度降低。
1.2以工业生产为核心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能够更好地提供生产服务,有利于促使设计人员以中心对形态机构和项目功能的有效设计。而在项目建设中融入环境保护的理念,还必须以工业生产作为主要核心力量,能够在建设项目中更好地引进符合要求的环保需求,不仅确保了环保设计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使其他设施更好地配合衔接,最终提高项目建设的施工效率。
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社会的监管力度
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的保护验收过程中,如果缺乏群众的参与,那么会使验收制度缺乏专业有效的落实特性。这是因为让群众参与到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中,不仅能够提高民主性,还能提高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科学性[2]。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往往缺乏足够的群众参与力度,具体体现为验收过程中的公示经常会在不知名的网站或报刊上公示,甚至有部分内容需要付费才能下载查阅,使公示流于形式。
这也使得社会无法对环境保护验收起到足够的监管力度,由于信息的获取程度并不高,也使得环评报告和以往的经验进行监测时,广大群众很难参与到其中,最终无法保证群众的环境权益受到有效保护。
2.2企业自身监督工作力度不足
建设单位在实际项目建设中,通常对很多环节的评估不足,或者对相应的设计重视程度也不足,缺乏专人负责建设项目竣工环节保护管理。甚至有部分企业没有专人负责环节保护管理,最终造成项目建成后因管理不善而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竣工环保验收过程中,部分建设单位全权委托机构开展验收工作,包括查验、监测、编制验收监测(调查)报告,“一托了之”,未充分起到验收的主体责任作用,而个别受委托机构对验收工作马虎应付,体现在验收报告上照搬照抄环评文件及批复意见,没有根据实际建设内容及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查验、报告等。例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登记表中“本期工程实际排放浓度、本期工程产生量、本期工程实际排放量”等,照抄环评报告中的预估值;制定不符合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的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和维修保养制度。
甚者,部分企业在排污治理中的监督工作力度不够,使用的排污计量设备和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导致很难准确检测出污水中的污染因子,在建设施工中,将这些污水排放到自然水体,严重影响到环境的同时还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在环保设备的使用中,建设单位负责自主验收的人员对检测工作的记录不够完善,使得企业难以及时做好验收工作,最终很难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
2.3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往往很容易忽视环保工作。大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环保意识,主动参与性也比较差,缺少主人翁精神,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对于日常的环保检查马虎应对,环保设施缺乏维护,最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对地区的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分析
3.1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
技术层面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对建设项目的类别进行界定,比如电镀类的建设项目属于污染影响类项目。针对这类建设项目的类别需要先做好技术导则的研读,查阅相关导则和验收规范,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过程中准确按照污染影响类验收指引的要求来进行。
其次是对生产工况的研究中,需要确定环境验收监测结果存在的有效性,这是由于部分生产工况在实际监测中很难有效判断,例如常见的化工项目的生产时间较长,所以再对此类项目工况进行考核时,一般主要针对生产工况和主要产品[3]。然后是做好污染因子的确认,例如,在建设项目中对于那些没有及时排出的污水中,主要以循环冷却水和水泵设备直流冷却水为主,为了更好地考虑到检测内容的完整性,就需要结合检测因子并建立环评阶段而明确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最后是监测点位的布设时,由于监测点位布设会影响到监测结果,而监测期间的风向由于变化多端,使得监测固定风向很难被确定,必须对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前后布设相应的监测点。
3.2从管理层面进行分析
从管理层面进行分析时,首先需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由于环评批复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环境管理以及部分监测单位的给予监测报告。而在结合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实践情况来看,这些内容在环境监理的阶段中,会使监测报告被弱化。其次,对于验收监测中存在的客观性,需要及时考虑到监测单位自身的工作安排和被监测单位工作配合的相关原因。根据建设项目竣工中的取样日期、工作季节和被监测的单位,还需要做好状态下的运行,实现对建设项目中排污的监督监测。最后是做好验收监测的时效性需求中,验收监测的过程环境变化比较多,不仅要求监测单位实现对各个部门的支持,同时还要关注验收的监测进展。对于实际建设情况与环评的批复存在不一致的建设项目时,需要在进展过程中,建设单位必须积极主动配合,认真分析是否属于重大变动,从而起到对环境保护的监督。
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对策
4.1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监督
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的验收工作中,必须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监督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由于公众监督对建设单位的违法排污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等情况具有非常良好的监督管控效果,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引导,使广大群众以有序、合法的方式参与到工作中,促使环境监测的水平和验收工作质量得以提升。
4.2企业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
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内容,这使得监督验收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政策性特点。而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只有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才能更好地对建设项目做好环境保护的管控以及工作指导。而监督人员在监督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标准执行监督工作,一旦发现存在施工异常而导致的污染情况,则应该及时立即制止继续施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监督管控部门[4]。良好的监督管控工作只有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才能消除监督管控的盲区,这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建设单位的验收人员还要做好定期的监督,对施工中的设备做好检查,避免设备长时间缺乏维护和保养而出现严重的问题,不仅会造成安全事故,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4.3加强环境保护理念宣传
全面铺开自主验收的相关宣传,力求将自主验收相关内容知识普及,可以提高建设单位的环保意识,当建设单位在实际施工中遇到环保问题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分析。而环保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建筑环保问题的教育培训,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宣传理念,采取“上媒体,下现场;出册子、进社区”的手法,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意识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使更多的人思想得到转变,这对促使并提高建筑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品质。
4.4认真编制验收监测报告
在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验收的过程中,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对应的监测报告。监测报告中需要明确监测验收的结果、分析评价、影响报告书、监测结论和建议、附件、设备运行等相关证明材料。在报告编制的过程中,要需要注意到的细节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监测数据的小数点与保留位相互一致,同时对于设备废气的出风量也要做到相互匹配等。建设单位需对编制的验收报告负责。
5.结语
做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中,不仅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生产,使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同时还能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可能造成的各种环境污染,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力度,有利于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降低我国的环境污染,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童桂华. "一般固废填埋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技术要点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 044.001(2019):15-18,45.
[2]魏彩霞.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污染防治技术 33.2(2020):3.
[3]严洋, and 蔡紫昊.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环境与发展 32.7(2020):2.
[4]田明晶, 邢雯雯, and 徐静.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6(202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