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丽乡村内涵
1.1 美丽乡村是建设乡村良好人居环境的关键
乡村本身就存在自然风貌较城市而言更加生态、破坏较少的特点,这是乡村建设的优势,美丽乡村的建设能够为乡村的村容村貌建以及基础设施将建设提供良好的指导意见,也为后续乡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乡村优势进一步展现以建设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
1.2 美丽乡村是农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载体
美丽乡村建设能够使乡村风貌得到较大改善,基础设施更加健全,与城市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也加大,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使得第一产业有更加便捷向外流通,也为乡村带来发展二三产业的机会,三产融合,良性循环,达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美丽乡村建设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需要将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因此乡村应当发展更多生态绿色产业。
1.3美丽乡村是传承宣扬乡村文化,打造文明乡风的有效途径
乡村由于发展较晚,部分还存在一些特殊的传统文化,乡风乡韵,建筑形式等,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员流动增多以及乡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较为靠近城市的地区或与城市交流较多的地区出现乡风乡韵减淡,模仿城市建筑形式、生活方式的现象。美丽乡村的建设能够更多的保留乡村的特色,满足村民的需求,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否得以落实,对政府及村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乡村文化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以及宣扬。
2宅院概况
某项目占地面积约460m2,包括300m2的院落,主入口设在东边的道路中央,与主街相隔10m。该项目的西南侧为临街店铺,店铺后面设有等间距分布的高侧窗,这对后期的设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院子里仅有少量苹果树,无其他植被。但是从院子里向西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地标建筑的塔楼,是比较重要的人文景观元素。院内北边为一幢小面积的仿古住宅,占地面积约130m2,户型为5开间,南北横向面宽17.2m,东西纵向进深7.5m。建筑的主体是框架结构,是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梁柱式木屋,梁柱与水泥房架相连。主体结构辅以连接梁和环梁,确保了住宅的整体结构强度。
3 建筑美学的定义与设计原则
建筑美学是将建筑学和美学两者整合到一起,这样不仅能呈现出建筑的美感,也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使建筑成为具有独特艺术美的城市标志物。由各种具有美学价值的建筑组建的城市,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设计出的建筑美观度与实用性也更高。为真正展示出建筑的美学自信,建筑设计师应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主体与其从属的关系,结合建筑所处的情境,达成协调统一的视觉美,才能使人真正感受到建筑之间的统一美感,使主体建筑与其周围建筑的美学自信都能得到高度的呈现。同时,建筑设计师还需合理地分析与对比建筑之间的组成关系,对其形态进行合理设计,避免因形态的不一致,导致建筑失去原有的美学美感。通过统筹设计整个城市中不同环境中的建筑,使建筑之间相互呼应,彰显各个建筑独特美感的同时,也使彼此能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此外,建筑设计也是一种艺术,不同的建筑设计会给予人不同的视觉与感官感受,要想有效展示出美学自信,则要注重对建筑及其个体、色彩与结构方面的设计,使建筑的色彩能与建筑本身价值与文化美融合到一起,不断地提高建筑设计的美学设计效果。
4 民宿改造设计
4.1以空间分隔法拆分住宿空间
本文的出发点是对现有建筑的室内空间进行改造。关于室内客房的划分,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将客房的平面分割和再安排,扩展本来狭窄的客房区域,提高住宿的舒适度;二是从横断面看,将客栈的室内空间进行纵向分割,分割出一个夹层的阁楼,既能满足住户的居住要求,还可以增加趣味活动空间。平面拆分:目前建筑为五开间的北方仿古式住宅,进深7.2m,单房面积约25m2,难以满足酒店建筑的舒适面积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空间分割的方法,将整个客栈的内部空间分割开。西边的2个房间是套房,另外3个房间被分成2个房间,每个房间的面积得到增加。通过对室内空间的再分配,使本来狭小的房间变得更加宽敞。每个房间在保证卫生间、看电视及阅读等功能的同时,还增加了衣帽间、入户客厅等功能,使其更具特色。剖面拆分:首先,目前建筑室内的屋檐到室内地面的高度为3.4m,屋脊到室内地面的高度为6m,室内净高充分,具备增设阁楼的条件;其次,在原住宅中间设置一条横梁,打破了传统住宅的内部空间形态,中间隔墙的设计则弥补了原设计的不足。设计师在梁齐平位置将室内的剖面分割开。在阁楼客房中增加了一层阁楼,将传统的线性房间结构转换成了游客更喜欢的叠层结构,同时满足家庭旅行者的居住需要。再将台阶与隔板结合起来,成为通往阁楼的阶梯。
4.2以空间加法扩充民宿功能
现有的房屋空间、功能无法满足精品民宿的需求。因此,要在空间上改变,使客栈具有更多的功能拓展空间。关于空间的加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扩大现有的房屋,为客房提供更多的室内活动空间和质量;二是在院子南边新建一家餐厅,为客人们提供用餐和公共活动的场所。以观景箱拓展客房空间:“地标建筑”是该酒店的文化特色,是该酒店拥有的珍贵资源。在客房中引入“地标建筑”的景观,营造一种享受“地标建筑景”的内部空间,是此次设计的重点。在视线分析的基础上,将箱体放在3个房间的南边,并在箱顶上打开一个天窗,供游人欣赏。此观景平台的设置扩大了客房内部的空间,让住宿者有了一个单独的休息空间。同时,将“地标建筑”的景观引入箱体空间中,创造出一个室内空间,既能休闲娱乐,又能观赏风景。用餐饮拓展民宿功能:民宿是一种多功能空间的结合体,休闲娱乐、交流共享等功能是其设计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分析主入户和住宅现状的基础上,在场地南侧增设了1个餐厅和1个台阶平台,供住客们用餐、分享信息。该餐厅是基于几何体块,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形式建成,与原有的仿古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餐厅的天花板上有大量的窗户,一方面是为了采光,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客人可以欣赏到“地标建筑”的景色。因为空间有限,这间餐厅的功能多种多样,除了提供用餐之外,还可以提供接待、聚会等服务。在餐厅的西侧,设置了1个台阶式的露台,给参观者提供一个公共活动和观看影片的场所,同时连接南边的店铺的屋顶,让参观者能够直接上到楼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民宿产业既可以大力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但现阶段,乡村民宿产业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结合当地特征科学合理设计民宿建筑已经成为首要任务。为推动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乡村民宿的设计工作,确保所建设的乡村民宿独具特色。优化升级民宿基础设计,还需要加强民宿中家庭成员的培训,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只有从多元化角度优化设计乡村民宿建筑,才能促进乡村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陈锦泉,郑金贵.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09):540-544.
[2]张易.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美丽乡村的建设实效评价与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9.
[3]魏玲丽,李燕琼,彭志元.我国生态化美丽新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