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核心问题

陆健

莆田第四中学,351100

摘要: 环境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责任,将其与生活化教学的理念相结合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在后期的地理学习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也是要从思想根源上让他们学会去观察生活,去关爱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提高学生们自身的品德素养。
关键词: 初中地理;环境教育;教学探究
DOI:10.12721/ccn.2021.1571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环境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属于提高学生自身素养部分的教育,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危机意识,了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中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扮演引导性的角色,让学生们可以将所学习的初中地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真正地达到知行合一以及环境教育的目的,使得学生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一、环境教育生活化的教学引入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生活化的真正被应用于课堂教学需要一个恰到好处的引入过程,让学生们能够有所准备和期待。教师要从现实生活出发导入相应的事例,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相应知识的探讨。相信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促进环境教育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实践工作。教师的语言要进行雕琢和创新,要本着循循善诱的目的来进行导入,用更多生活中的实例来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支撑点,并且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进而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教师可以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为环境教育生活化“开幕”,例如“如果生活在沙漠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在师生们共同探讨列举在沙漠中生存的各种例子之后,教师们可以询问学生们:你们愿意生活在沙漠之中吗?在取得学生们否定的态度之后,引入当前地球沙漠化现象覆盖的速度以及带来的经济损失的数据作为环境教育生活化教学引入的切入点,直截了当的点出当前环境的严峻性,激发学生们的危机感,在进行了这样的悲观意识的教育之后,再让学生们了解到当今世界上一些环保组织或者是环保志愿者努力奋战的情况,借此让学生们对这些组织或者是志愿者产生钦佩的感情,最后让学生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说一下自己对于未来所生活环境的期许,如“愿绿水青山长留,蓝天白云仍在”、“希望能够保护地球家园”等,让学生们保持着这一份心情,进入到环境是教育生活化的教学当中,自然而然的从环境保护的层次进入到环境教育当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后续的教学起到了关键的过渡作用。

二、环境教育生活化的情境渲染

在经过有趣的环境教育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之后,需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来渲染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代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在初中地理环境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很容易将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而其实真正的让学生们融入教学还是需要情感的调动。与此同时,初中地理教师还可以运用现有的多媒体以及辅助教学设备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渲染学习情景,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并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地理课堂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这一章节的时候,基于保护自然资源这一目的出发,让学生们去观看呼吁保护自然资源的公益宣传片,渲染课堂的悲观气氛和激发学生们的危机意识。如最经典的水资源保护宣传片,让学生们看一下干涸的河床,受饥渴威胁的人,让他们直接感受到什么叫做“最后一滴水将是你的眼泪”,诸如此类的宣传片还有很多,通过观看这些宣传片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危机意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一味地消极打击,让学生们从困境中发现希望的存在。这一步可以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一些美丽的环境图片串联成幻灯片,让学生们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自然,有了前面那些灾难宣传片的衬托之后,这样的幻灯片能够让学生们从心底产生一丝希冀,能够更加强烈的感觉到:原来这个地球是如此的美好,保护环境是如此的重要,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更加愿意投入到环境教育生活化当中,也更加愿意深入的学习地理知识。环境教育生活化的情境渲染背后要靠教学技巧的支撑和对学生们心理变化的掌握,只有满足了这两点,才能够体现出这一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

三、安排课外活动,实现“教学合一”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理念中有一句话: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么学便怎么样教,教、学、做只是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以致用,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从实际行为中体现出来。初中地理教学最大的短板就是局限于课堂之中,缺少了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认为地理中的知识都只是存在于课本当中的,在教学效果上也有所欠缺,而环境教育生活化,是不能绕开实践这一步的。因此围绕着环境教育生活化的主题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来实现“教学合一”是最能体现环境教育生活环境化的核心教学步骤。例如在学习水资源这一章的时候,可以围绕保护水资源这一主题开展课外活动。首先在让学生们了解淡水资源的珍贵之后,再让学生们提出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并且观察自己所生活的社区或者是乡镇周围是否有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最后由教师来进行活动总结,总结出水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节约用水,提倡一水多用的做法,让水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生活化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先从激发学生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开始,然后让他们去了解当前环境的形势以及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后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为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从整体来看,环境教育生活化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要让学生们提高环保意识以及激发他们对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思想层面上提升学生们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邱银,郑芷青.中学地理课程中开展环境教育的问题和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04)

[2]陆静.“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研究概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