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牛振清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第一中学校,山西长治,047300

摘要: 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教师结合地理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下面就此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 问题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11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问题式教学的原则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方法,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理论知识,在问题探究中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强生活与地理的联系。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更多的自主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出问题式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问题与情境的关联性,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体现出问题式教学的准确性原则。

2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措施

2.1巧妙利用导入环节,进行问题引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导入环节的几分钟时间,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转移过来,为开展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问题式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首先应用在导入环节,优化导入环节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成效。

例如,高中地理“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教师在开展讲解之前,可以优先在导入环节设置问题。如:“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资源,其中就包括水资源,那为什么水资源在循环过程中总量会产生增减变化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积极探讨这个问题;之后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与相关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现象来解释这个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优化导入环节,让其变得更加完善。

2.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问题的实效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创建探究、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讨论,实现学生思维的升级。自主讨论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结合问题来更好地开展合作探究。

例如,在“工业对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导入,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打下基础。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一段视频:某地区因为发生大暴雨导致六十余人死亡,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当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提问:“大暴雨为什么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相互分析、探讨,让问题的解决更具实效。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得出的结论会更具说服力,有利于更好地实践课程改革的要求。

2.3通过问题设定,促进学生反思总结

高中地理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真真切切地展现课程的使用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设定,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反思和总结,让地理知识的内化更加深刻。

例如,“地球大气”有关知识点,教师的问题可以这样设定:“大家都知道,夏天天气非常的炎热,酷暑难耐,

但是相比之下,为什么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呢?”让学生与自己学会的知识经验结合,探究这个实际问题,让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应用。这个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形成,让知识掌握更加深刻,与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相比,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2.4借助问题提出,深化学生认知

教师应该结合地理学科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借助问题的提出,让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深刻,展现出更加优化的教育成果。比如,高中地理“环境问题的解决思想”这一课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出更具开放性的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都有哪些?尤其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自身力量,更好地避免这些污染?”充分发展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让学生清晰地列举出各种解决方法,深化学生的认知,同时还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提供建议。

2.5开展问题式教学,生活即教育

问题式教学的开展要实现生活化,加强教学目标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将地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在为学生介绍“台风”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台风天气现象,如龙吸水,同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从而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想要积极主动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在学生对“龙吸水”原理有一定了解后,便可以更好地了解台风形成的原因。又如,在学习“冷锋、暖锋”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直接讲解理论内容,学生会感觉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便可以有效地理解。例如,“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的谚语,学生都听过,将其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可有效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配合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冷锋、暖锋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会产生深刻的记忆并掌握这些知识。

2.6开展问题式教学,加强知识巩固

高中地理学科以自然、人文、区域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四大板块为主,板块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例如,自然板块中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运动知识与人文板块中对城市的探究和城市与人口关系研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些内容又与区域地理板块密切相关,地理信息技术板块能够为前三个板块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式教学,对所有知识进行串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将其与地理土地、水资源、环境知识联系起来,强化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资料的同时思考他们的家乡水土资源和环境所面临的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后进行总结,从而深化对本节内容的掌握,通过与相关知识的串联,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

3结束语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的开展,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掌握好难度,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地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 何龙. 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J]. 中学教学参考, 2020(12):2.

[2] 陈光威.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初探[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