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建设途径

王文治

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650500

摘要: 不少地理教师认为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点比较多,讲解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经常会出现在课堂中讲解了很多知识点,但是学生却什么都没有学到的情况,使人非常头疼,导致课堂教学很难顺利进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渐渐形成对地理的抵触心理,阻碍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这种情况,新课标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想办法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高效
DOI:10.12721/ccn.2021.1571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也知道地理与平时的生活密切相关。相对于初中时期的地理知识而言,高中地理进行了一定的深化,研究的广度变大了一些,难度也随之而增加。所以,为了调动高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地理的探究欲,高中地理教师就需要建立高效的课堂。而建立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星体轨道就是平时学生看不见也接触不到的概念,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力与理解力去学习与掌握相关的知识。二是有助于提升高中生整体的素质。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三是有助于减轻地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之可以更专心地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人类与自身所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认识,逐渐形成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地理实践能力则是指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从地理的角度对人地协调观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置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鉴于高中地理的综合性特征,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式认识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要素、时空观念。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中最为基本的素养,主要是指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对某个特定的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认知,并探索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比分析两个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特征

其一,综合性。一方面,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综合,涵盖多项重点内容,比如,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等。另一方面,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系统呈现综合性,主要由自主发展、文化素养和社会参与三个系统共同组成,且各个层面均具有多重标准。其二,发展性。地理核心素养是在设定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并且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这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按照既定的计划,在不断发展与调整的过程中进行。其三,终身性。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立足学生原有地理知识和认知基础而形成的一种非常稳定的、持续的地理能力。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应联系时代发展的趋势,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确保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适合个人终身发展的品质。其四,选择性。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有效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障碍

(一)学生缺少对地理的兴趣

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并不是很高,他们觉得地理知识只是简单地记忆知识点,这就使得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地理知识,也不会产生疑问,不能追根溯源,导致学生不能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只能进行表面的学习。这样学生难以解决一些比较难的练习题或是有深度的问题,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激发不了他们学习地理的潜能。

(二)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不够

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他们在学习之中才可以融会贯通,不断进步。可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发现,在向学生说起一个地名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面面相觑;对学生说出一个新的知识点,他们也会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有关知识而觉得十分陌生。再加上有些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不是很重视,觉得地理没有语文、数学等科目重要,所以对有些知识的积累还不足,这就阻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并在无形中限制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重视备课,制订高效的教学计划

要想更好地建立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师就应该重视备课,制订高效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需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心理素质,然后再进行备课,制订出科学高效的教学计划。比如,在教学“山地的形成”之前,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制订以下教学计划: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质构造的种类,知道断层、火山等形成的原因,了解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其次,区分外在作用与内里作用,让学生学会判断向斜、背斜的方法,使之整体了解板块的构造;最后,给学生展示一个具体的剖面图,引导学生判断其地貌,强化学生对地质构造的理解,教给学生使用有关地理知识去解决相应问题的方式。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从易到难的顺序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高效的学习。

(二)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主要是指教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最终形成科学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核心素养,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必须要做到对大自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了解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本土的、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全面的、科学的认识。例如,在“荒漠化危害与治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图中寻找沙坡头,并对其自然条件进行分析,思考如何才能稳定沙流。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云贵高原岩溶地貌区石漠化的成因进行分析,收集该地区的土壤条件、植被覆盖情况、降水分配等相关资料。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不仅了解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还探究了解决荒漠化的途径。实施案例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人地协调观。

(三)图文结合,降低理解难度

相对于政治与历史这两门具有明显文科特征的科目而言,地理科目同时具备了文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理科的逻辑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主要途径,但也给学生的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想克服地理教学之中的这些困难,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地理科目的理科思维与文科思维作为优势,相互结合去进行教学,从而产生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两种思维的转换与理解,进而渐渐降低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时的难度,让地理课堂教学更高效。以图文结合、互相说明进行地理教学为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洋流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幅世界地图,然后再给学生讲解寒流与暖流产生的理论原理,并且边讲解边用笔在地图上做标注。这样教师就可以解决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用文字化讲解而产生的弊端,打破单一的图片分析产生的语言贫乏与深度太浅的问题,有助于让学生深度、充分、快速地学习地理知识,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率随着科技和网络的迅速发展,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言,教师只有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才可以更好地建立高效课堂。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宇宙中的地球”时,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宇宙空间和每个行星的位置,从宇宙的角度去寻找地球。传统的教学通常是用平面的方式去让学生学习,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很难提高教学的效率。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查找资料,从地球的角度着手去展示地球的模型图,并把其渐渐放大到太阳系之中,全面展示地球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宇宙空间,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分层教学,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每一名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学习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相结合,因材施教,使用分层的教学方式,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制订适宜的教学目标。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还要及时指导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学习,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提升高中生整体的地理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高中地理教师先要全面、精准地了解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给他们建立电子数据库,把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使用的方法、进步情况等一一记录下来,并按照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给以后的分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高中地理教师也要科学合理地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制订具有差异性的学习计划,如对于层次比较低的学生,就要强化他们对地理定义与概念的理解,让他们进行扩展学习,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五)多元化评价,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之中,多元化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能够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表现,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指导学生总结与归纳学习的经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高中地理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模式,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进而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地理知识,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在教学“地球的圈层结构”时,高中地理教师就要丰富评价的方法,可以使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精确、全面地找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地理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评价的内容,把结果性评价转变成过程性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度,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态度与学习方法的使用情况等。

综上所述,建立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坚持不懈。所以,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不断提升他们的发展能力与升学竞争力,地理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策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多元化评价,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等,从而让地理课堂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倪玲.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19(54).

[2]夏文永.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J].成才之路,2019(22).

[3]戴俊.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J].地理教学,2020(73).

作者简介:王文治,中学一级教师,201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爱好摄影,运动。一直秉持“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精进”的信念,用脚步丈量生命,用笔触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