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逐渐将发展建设的重心,由经济建设转移到生态建设上。习总书记也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发展理念和重要思想,这也将绿化生态事业的发展建设工作推向了高潮。而今对于林业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对生态进行修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造林绿化,以此创造更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应当提高对林业工程技术的重视度,对技术进行优化与创新,不断完善技术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该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质量,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林业工程技术的相关信息
(一)林业工程技术概述
林业工程技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内容,不仅与林业学密切相关,与生物学之间更是密不可分。而且林业工程技术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建设,还包括资源管理以及土地开发等。该项技术涵盖了多种专业知识,这也是林业工程技术应用性超强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林绿化建设工作与林业工程技术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当前,我国非常重视在发展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我们要合理使用林业工程技术,使其可以为造林绿化建设工程提供良好的保障,推动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绿色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林业工程技术的现状
我国林业工作已经开展了许多年,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再加上人们对于树木的肆意砍伐和工业发展建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自然生态已经到达了超能力负荷的状态,岌岌可危。而今,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推行造林绿化,希望借此对林业工程发展做出战略调整,进而推进生态建设的多元化发展。而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整体林业工程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级,同时也将生态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另外,造林绿化工作提供的薪酬并不高,工作量却非常多,这也让很多人才不愿参与林业工程的建设。正是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林业工程技术发展速度缓慢。社会对造林绿化并没有产生清晰正确的认识,也没有产生足够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针对这些情况建立相应的政策,为林业工程技术的发展保驾护航,推动造林绿化工程顺利开展,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提升林业工程技术的重要性
提升林业工程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在宏观上,提升林业工程技术能够加强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尤其在造林绿化中更为明显,也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使得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还提升了林业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其次,从微观上来讲,林业工程技术提高了造林绿化的科学性,使得林业工程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化,使林业工程与现代化发展更加贴合,为林业工程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确定其发展重心。
二、造林绿化中应用林业工程技术的原则
(一)适宜性
适宜性是林业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要基本原则,也是落实该技术的主要基础。因此,在应用林业工程技术时,应当充分了解周边影响因素,比如气候、环境、土质以及地理条件等。在保证造林绿化能够满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下,全面落实该技术。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生态建设,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
(二)保护原有植被
虽然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一定要对区域内的已有植被进行保护,让已有植被可以产生与正常情况一样的积极作用,一定要重视这项原则的落实工作。在实施林业工程技术前,应针对原有植被的情况进行了解,考虑生态环境特点,结合原有植被的价值作用,适当的进行造林绿化,最大限度实现造林绿化的意义与作用。
三、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
(一)苗木培育与种植技术
苗木培育与种植技术是保障造林绿化成果的关键。在苗木培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种子的收集、储存和育种等环节工作的管理,在收集种子的时候,我们需收集优质的母体树木,使用科学的方法计量种子的生产量,根据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等确定采种的日期,选择先进的采种工具。同时,选择具有优良遗传品质的种子,经过浸泡、筛选等步骤,并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因素,选择适宜的种子,进行后续加工处理。此外,要特别注意贮藏这一环节,结合实际的种植需求,适当选择干湿两种不同的贮藏方式,还要进行防虫防潮处理,以免种子变质。在种植的时,首先应对相应的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种植技巧,积攒种植经验。进一步提高苗木的质量与效率,全面实现造林绿化。
(二)提高森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得到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认同,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开展建设工作的标准,林业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源一定要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科学规范管理。多样的生物拥有各自的生长和发育规律,树木也是这样的,如果生长发育的期间对林业工程技术进行合理使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树木的成活率,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针对树木的生长来说,要保障树木可以呈现良好的生长质量,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于自然生长的树木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生长环境,前期的种植会导致苗木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所以在后期自然生长的过程中,应将其逐渐朝着自然化靠拢,特别是在湿度、温度、气候以及土壤含元素情况上进行调节与控制。使其逐渐脱离人工培育,适应自然环境,而人工管理工作应当落实在树木的防病虫害方面。
(三)进行适度间伐
林木在生长期间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主要分成幼龄、中龄、近熟与成熟和过熟阶段,针对林木所处的不同阶段,要对管理措施进行区别和差异上的调整。可以使用适度间伐的方式进行林业生产,这样做可以为树木的更新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同时也可以为森林的养分结构进行更加科学且有效地调整,使森林可以产生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并且针对不同区域的林木情况制定不同的间伐标准,进而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科学性发展与建设。
(四)科学使用林木资源
对于结构已经产生失调情况的森林资源,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培育工作,开展科学采伐。结合林木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干预和调节,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的方式,避免资源的浪费与生态环境恶化。
四、结语
总之,造林绿化作为林业工程中的主要内容,其建造质量受到了林业工程技术的影响。因此,对林业工程技术展开研究十分必要,结合我国林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同时,应当利用现代化科学手段,不断强化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造林绿化的全面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蓝芝丽,李斌.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J].农家参谋,2021(24):155-156.
[2]支杰.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实践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06):19-21.
[3]霍秋英,王光涛,苏国慧,霍秋霞.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中的绿化应用[J].中国林副特产,2021(05):112-114.
[4]郝荣昌.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0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