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森林病虫害对我国林业资源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阻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发展进程,因此,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有相应的防治对策,从根本上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改善,提高林业人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与重视,改变当前工作模式,引进先进防治技术,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让国内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得到有效提高,确保森林整体生长趋势得到充分保护,达到生态平衡、循环可再生资源的目的,以此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稳定性
国内森林病虫害种类繁多,在不同地区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从病虫害整体来看,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林业产业会面临巨大经济损失。而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让森林资源不再被破坏,使森林病虫害得到有效解决,结合不同病虫害的类型与特点,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充分免除森林资源受到各类病虫害的威胁,减少林业生态环境平衡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阻碍,避免病虫害对森林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发展开辟相应道路,同时,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实现森林资源优势互补,使得森林管理工作提高整体效率。
(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性发展
树苗受到病虫害的不良影响,会导致林木形态发生变化,甚至会造成树苗死亡,不利于林业建设平衡生态环境,作为林业管理人员,根据树苗的生长情况,合理优化方案,运用现代化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树苗成活率,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构建平衡生态环境与完整生态链,提高林业生态环境质量,避免树木受到病虫害破坏之后使用价值降低,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林业产业的经济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科学整顿森林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才能增加林业面积,加快实现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三)全面实现造林工程合理规划
就目前国内林业环境来看,树木种类较为单一是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这种种植模式虽然便于树木养护,但病虫害问题一旦爆发,就会造成林木间短时间内迅速扩散,从而给整片森林带来极大的破坏,因此,想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根源出发改善林区造价工程,充分构建完整生态链,打破原本单一的种植结构,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树苗进行种植,加强周边环境的修复能力,有效防止再次遭遇病虫害时,抑制扩散程度,从根源上保证林业生态环境稳定发展。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病虫害防治方式有待更新
目前国内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式,主要以化学药品为主,这种防治方法虽然简单且有效,但同样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对接触化学药剂的工作人员带来危害,经常使用化学药品防治病虫害,部分害虫会产生抗药性,需要及时进行更换药品才能有效防治,对最终治理效果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工作人员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对不同地区的病虫害进行针对性治理,引进先进治理技术,才能在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让林木生长不受到影响。
(二)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不高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远超其他发展中国家,但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得到社会重视,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针对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国家也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例如退耕还林、增加森林面积等措施,但病虫害是森林资源的重要“杀手” ,会影响林业树木的稳定发展,而部分林业治理人员对森林病虫害这一问题并不够重视,导致防治工作效率不高,林业建设工作进度缓慢,治理不够彻底,还容易引起森林病虫害的再次爆发。
(三)防治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问题上,虽然有相应的大方向以及方案,但没有设立相应的人员对林业治理工作进行监管,通常是在病虫害已经爆发的情况下再采取应对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森林资源浪费,从而在经济方面也遭受到一定损失。林业治理人员对森林病虫害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作业不规范,没有及时对林区砍伐场地进行清理,为病虫害的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容易将引进或自产树苗、树种的严查与防疫进行忽视,病虫混进树苗中,会造成大规模传播,如果发生变异,治理起来更加困难,因此,不仅需要完善防治病虫害工作制度,在林业检查环节同样也需要强化。
三、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优化措施
(一)改进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
林业部门采取的传统病虫害防治手段是喷洒化学药剂,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会对树木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可以考虑引进更加先进的治疗技术,例如生物治理方案,利用天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既遵循了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又能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构建自然循环体系,对林区树木的持续生长不会造成破坏,同时成本较低,比较经济环保,但需要林业治理人员按照科学的方案进行防治,避免生态失衡,大大提高治理森林病虫害的成功率,减少病虫害繁殖,同时也可以养殖一些动物,例如杜鹃等以害虫为食的鸟类,丰富森林食物链,增强净化功能,保证林业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培训病虫害防治专业人员
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引起林业人员的重视,预防大于应对,让林业人员形成责任意识,全面执行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工作措施,对不同地区防治病虫害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提高整体技术人员素质与执行力度,定期展开培训,以相关制度为基础,约束自身行为,强化林业人员岗位履职责任,避免防治工作进度拖沓,从而影响林业部门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收益,杜绝因森林病虫害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社会经济水平,使林业生态环境的发展更加顺利。
(三)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
林业部门应重视针对于森林病虫害的控制,完善相关制度,完成对病虫害防治风险的预估,对不同地区的病虫害数据进行识别与分析,将制度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升级,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森林评估机制,从而提高防范病虫害的能力,除此之外,针对林业人员的岗位职责也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实现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平衡,林业治理人员需要对树苗进行严格检测,尤其是要针对种植不同的品种,对树苗进行检测,防止引入新的病虫灾害,当出现病虫害时,第一时间进行发现与治理,从根本上保证防治的科学性与及时性。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实现森林病虫害的彻底防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建设完整的林业生态链,针对病虫害的防治手段进行有效改进,积极引入全新病虫害防治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防治措施,完善森林病虫害的规划方案与管理制作,认识到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性,减少对林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使治理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构建林业生态环境提供重要价值,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文娟.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 中国农业信息, 2015(23):1.
[2]马建成. 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 02(No.535):81-82.
[3]陈卫雄.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意义研究[J]. 农家科技旬刊, 2015, 000(010):27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