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抽水蓄能的能源互联网建设与运行优化策略研究

王莹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概念逐渐兴起。抽水蓄能作为一种成熟且高效的储能技术,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运行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首先概述了能源互联网和抽水蓄能技术的背景,进而探讨了基于抽水蓄能的能源互联网建设与运行优化策略,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抽水蓄能;建设与运行优化;案例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4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然而,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这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系统,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抽水蓄能作为一种大容量的储能技术,具有调节能力强、运行灵活等优点,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运行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能源互联网与抽水蓄能技术概述

能源互联网,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过构建智能、信息驱动的基础设施,实现了跨地域、跨类型的能源资源优化整合与高效利用。这一系统旨在打破传统能源壁垒,促进清洁能源的广泛接入,实现电网的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抽水蓄能作为一项成熟的储能技术,巧妙地利用电力供需的波动特性。在电网负荷低谷时,它将多余电能转化为势能,将水抽至高位水库储存;当电力需求高峰来临时,储存的水再释放,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有效填补电网供需缺口,降低峰谷差。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通过灵活的调度策略,提高了整体能源系统的经济效益。此外,抽水蓄能还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能迅速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如风力和太阳能的波动,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它与分布式能源、电池储能等多元储能技术协同工作,进一步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为构建更加智能、绿色的能源互联网贡献力量。

二、基于抽水蓄能的能源互联网建设与运行优化策略

1.电网结构优化

通过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我们能够显著优化电网结构,进而大幅度提升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这一举措的核心在于深入分析各地的地理特点和电力需求,确保抽水蓄能电站的布局既科学又合理。这样一来,电网的主干结构将得到有效强化,为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供坚实保障。抽水蓄能电站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快速响应和大容量储能能力。当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的产出出现波动时,抽水蓄能电站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有效平衡电网的负荷,减轻电网压力。这种平衡作用不仅有助于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给电网带来的挑战。此外,借助先进的智能调度系统,我们可以实现抽水蓄能电站与各类发电资源的深度融合和协同优化。这意味着,在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各种资源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通过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并优化电网结构,我们不仅能够提升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还能更好地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挑战,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2.能源调度优化

构建前沿的能源调度中心,我们将抽水蓄能电站与风能、太阳能、核能、燃气发电及燃煤发电等多种能源形式进行智能、精细化的协同管理。这一调度中心集成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尖端技术,确保能够实时洞察全网的能源供需动态。调度中心不仅具备对各类电源产出波动的精准预测与应对能力,更通过深度学习历史数据,不断优化调度策略,力求将调度误差降至最低,从而显著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此外,该中心还具备故障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能够在极端情况下迅速调整发电结构,确保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引入了虚拟电厂的概念,将分布式能源与抽水蓄能电站有机整合,构建了一个动态、灵活的能源网络。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进一步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也增强了电力市场的竞争力,为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

3.储能技术创新

推动抽水蓄能技术的创新,不仅限于泵水技术和电机设计的革新,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以提高整体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能效。对新型材料与工艺的探索旨在增强设备的耐久性,减少维护需求,同时提高单位体积的储能密度,以适应更广泛的地理环境和负荷需求。我们强调绿色设计理念,力求在提高储能效率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能源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多元化储能技术协同应用的探索中,抽水蓄能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融合,能够形成互补优势,前者在大规模、长时储能中的稳定特性与后者在快速响应和局部调峰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将大幅提升电网的灵活性。与此同时,与压缩空气储能的联合作用,可根据地形特点实现空间优化,增强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我们还关注热能储能、飞轮储能和超导储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通过动态储能网络的构建,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的能源需求,实现供需间的精准平衡。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与集成旨在构建一个多层次、智能化的储能体系,它不仅提高了能源转化和利用的效率,增强了电网的稳定性,还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和创新,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既高效又绿色的未来能源架构,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三、案例分析

以某省的能源互联网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在电网关键节点上部署了多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与分布广泛的风能、太阳能发电站及传统燃煤、燃气发电设施形成互补,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协调运行的能源网络。利用先进的智能调度系统,项目实现了对各种能源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管理,有效消纳了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保证了电力供需的稳定平衡,显著提升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整体系统的经济性。项目中,抽水蓄能技术得到显著提升,不仅优化了泵站设计,增强了设备的能效,还采用了创新材料,提升了储能密度,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电站与先进的电池储能系统结合,形成了混合储能解决方案,以应对不同时间段的能源需求。此外,项目还积极探索了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其他储能技术的协同应用,以提高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该项目的成功运行,验证了基于抽水蓄能的能源互联网策略在实际操作中的高效性和可行性,为全球范围内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和电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参考。这一模式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构建更加绿色、智能的能源体系,促进能源结构的深度优化,实现可持续的能源发展[2]

四、结论

基于抽水蓄能的能源互联网建设与运行优化策略,旨在构建高效、智能的能源系统,以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与电网供需平衡的需求。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可优化电网结构,通过在负荷低谷时储能、高峰时释能,减少峰谷差,提升电网稳定性。此外,与分布式能源相结合,抽水蓄能能快速响应可再生能源输出变化,平滑电网负荷,确保供电连续性。优化能源调度层面,通过先进的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多种能源的深度融合,提高调度精度,以实时适应全网供需变化。虚拟电厂概念的应用,将分散资源有效整合,提高系统灵活性,降低运行成本。储能技术的创新,如提升设备能效、研发新型材料,将增强抽水蓄能电站的性能,同时,与其他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的协同,可形成互补优势,进一步增强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随着技术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深化对电网运行模式的理解,预测与应对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此外,应用场景的拓展,如在微电网、海岛电网等特殊场景中,抽水蓄能的优化策略将发挥关键作用,推动能源互联网向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这一策略将在能源转型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为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 含分布式变速抽水蓄能的新能源发电系统灵活性资源规划[J].井浩然;赵红生;姚伟;徐秋实;王博;文劲宇.电力自动化设备,2023

[2] 含抽蓄电站与新能源发电的柔性直流系统日前优化调度方法[J].曹敏健;胡泽春;孟颖;蔡福霖;段小宇.电力系统自动化,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