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应以自然规律为基础,辅以客观经济规律和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求的约束。通过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宣传教育等手段,从陆地和水域两个方面对空间环境卫生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城市环境整洁,促进城市环境卫生与城市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满足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环境质量日益增长的要求,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1随着城市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和问题逐渐增多,城市环境环卫管理取得了明显进展。然而,在明显效果的背后,仍有一些肮脏、混乱和贫穷的地区尚未得到解决。此外,还有以下其他问题:
1.1收费实施不到位。目前,城市向包括外来人员在内的居民收取的“垃圾处理费”的征收率不足50%。由于收费不足和政府投资有限,环卫、社区和街道无法考虑清洁城市的需求。
1.2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门前三包”服务尚未落实。沿街商店和单位未能及时履行“门前卫生”义务。到处都是垃圾。同时,环卫建设“三同时”政策尚未落实到位,居民所需的公共厕所设施无处可建。
1.3管理覆盖范围不到位。目前,全国风景名胜区、窗口和主要街道的环境卫生已得到很好的处理。农民市场、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后街、山川河流等地和场所的脏乱卫生现象尚未得到处理。
1.4执法和处罚不到位,人们自身的素质需要提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到处乱扔纸屑、烟头和其他垃圾的现象。相关部门未履行教育和处罚责任,造成垃圾袋,甚至车辆倾倒垃圾、乱丢垃圾和偷窃垃圾。城市环卫部门每年需要清理的“无主垃圾”应超过30000吨。
1.5社会动员不到位。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他们把环境保护的所有责任都交给了政府部门。然而,他们以毫不关心自己的精神享受着城市环境卫生的成就和益处,他们没有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只是在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时才考虑向环卫部门提出建议。同时,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和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这更多的是表面形式。他们不坚持基本和实际的指导措施,社区组织的独立治理程度不能满足环境组织的要求。
2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2.1观念原因:对于政府领导来说,城市环境卫生的成就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他们仅仅抓住了风景名胜区、主要街道和繁华地区的卫生管理,表面管理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建设。虽然““三分建,七分管”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但真正实施的行动总是以大型项目为主,把基础管理放在一边。就有关行政部门而言,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卫生管理必须市场化、法制化、社会化。然而,其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操作方法尚未真正确立。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仍处于局部、分散和补救状态。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角度来看,他们仍然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社会和环境利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法不责众”的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头脑,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
2.2制度原因
解决看似简单的环境健康问题的原因是相互交织的。许多问题涉及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也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其他政府部门的全面支持,仅靠环境卫生部门很难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然而,部门行政的划分往往导致无法整体解决的问题。不同部门之间责任不清、职责重叠、权责划分不清,往往导致相互推诿、利益纠纷和推诿困难。
2.3由于社会原因,社会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渠道、程序和制度尚未形成和建立。通常只有当出现问题并影响到自己时,他们才会向政府求助。他们的公民责任和公民意识仍然薄弱,因为大多数环境健康问题都是人为的。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3.1构建“无缝”行政管理模式
3.1.1强化市、区、街道管理三级责任平台。根据城市、区和街道三个管理层次的不同职能、特点和管理范围,明确城市管理的核心职能定位,合理配置决策、实施、管理和监督职能。分工明确,以市级决策、综合协调和监督职能为核心,区级属地管理、市级环卫产业职能为重点,街道职能为基础具体城市管理三层级责任平台。
3.1.2建立具有综合协调、控制和决策能力的权威机构。实行管理职能分化以适应行政专业化的要求是必然趋势,但必须在分化的基础上强调一体化。清洁与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密切相关,也是对经济建设的促进和补充。我们必须解决经济与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双重趋势,走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
3.1.3实施综合决策。在建立权威的综合协调、控制和决策机构的基础上,改变部门主要政策和计划基本上由部门自行设计和决定的做法。综合协调、控制和决策部门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各方专家和相关重要社会团体对清洁城市问题进行整体审议。
3.2构建多学科合作参与的社会管理模式
3.2.1缩小政府直接管理的范围。一方面,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和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竞争机制,可以解决城市环境卫生的许多问题,应该得到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是政企分开。同时,为了提高政府参与宏观管理的能力,政府应善于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引入先进的私营部门管理方法和手段,并根据自身部门的性质和特点有选择地“吸收”这些方法和手段。在使用私营部门管理方法提高效率的同时,我们应将公共部门的公共福利目标纳入其中,以实现效率和公共协调。
3.2.2发挥营利性组织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营利性组织的管理职能,有利于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中体现市场机制。在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同时,它也强调经济效益。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能够推向市场的要尽可能推向市场,实行市场竞价,促进多元化投资体系和企业化经营模式的形成;第二,现有的环卫业务和企业应根据工作量进行分配,改变传统的行业管理与具体经营组织难以区分的做法;第三,对于环境卫生设施等非经营性项目,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投资效果评价。
结论:城市环境卫生是全社会的公共服务。其问题的解决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自觉努力和各领域的全面支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在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过程中,将努力创新方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多更好地利用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来解决问题。政府、市场和社会将始终保持互动与合作,这无疑将为城市环境健康带来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苗庆贺.城市环境卫生市场化深化改革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2(14).
[2]张惠英.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城市环卫管理[J].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