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张伟

武汉市斯坦德优检测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200

摘要: 在生态环境系统中,土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它是各种产业的基础。因此,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发展的维护和建设与土壤系统息息相关,土壤系统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可见,相关技术人员大力支持土壤条件分析,可以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土壤监测作为分析土壤状况的第一阶段,对其进行细致、科学的监测至关重要,可以为后续的土壤状况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同时为环境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DOI:10.12721/ccn.2022.15704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土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然而,随着我国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各种废弃物的含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土壤污染严重。这种现象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的收成,还危及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保护和控制土壤环境。

1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的现状

1.1 生物技术

我们这里所说的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和生物体的成分,或者从生物体中提取的细胞,对土壤环境进行相关的监测。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将自己的监测数据、土壤中生物的组成、微生物如何变化等数据导入相关系统,再通过系统对各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类,进而快速得到土壤的污染情况,了解土壤的质量,为后续准确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提供依据。在这些技术中,常用的技术之一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采用该技术的原因在于其操作过程简单,监测灵敏度高。比如,想要更直观地看到土壤中重金属复合微生物造成的危害,就要利用PCR技术检测分布在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群,观察土壤中这种生态系统中细菌的丰富度,根据丰富度判断土壤的污染程度。但是,我们常说PCR技术有利有弊。经过长时间的实际使用,逐渐发现PCR技术的微靶序列非常容易被污染,存在假阳性问题。相关部门仍需努力完善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完善和优化各种技术中的各种问题,最终使监测更加方便快捷。

1.2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逐渐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土壤环境监测也顺应了信息时代的趋势,引入了信息技术。最重要的信息技术是无线传感器技术,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无线传输和存储各种监测土壤数据,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信息传输控制土壤监测系统。这项技术使土壤环境监测变得灵活。综上所述,土壤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有很多。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选择监测技术,避免技术浪费。

2现阶段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发展趋势

 2.1以多重金属为主要监测项目,同时也多目标发展

从以往的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报告分析,很容易发现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部门排放造成的污染,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污染中所占比例较大,远高于其他项目。因此,在土壤污染检测过程中,相关部门应把重金属污染物作为主要监测对象,但其他类型的污染物也不能掉以轻心,对多环芳烃、硝基苯等各种污染物要及时监测。只有这样,既能保证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量一定,又能控制监测成本,还能快速发现许多土壤污染问题,提高土壤监测效率。此外,我们在工作中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应该定期分析以前的土壤监测报告,然后及时找出污染源或其他污染项目,并根据土壤污染的现状进行调整。

2.2完善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综合体系

 (1)分析土壤污染治理现象,制定相关治理方案。收集当地工业企业土壤污染数据和污水排放数据,结合现状制定相关控制计划,合理控制污染物排放。(2)执行土壤污染控制的法规和措施。方法在污染严重地区的治理工作中,要与时俱进,根据国家发展现状调整方案,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标准和执行法律。(3)完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为保证土壤污染治理效果,有必要加强土壤污染监测。相关部门要合理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对土壤污染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土壤治理的效率和速度;建立土壤污染自动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促进部门间信息流动,实现信息共享,积极采纳广大市民意见建议。

2.3制定标准化的监控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制定了许多与土壤监测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力争尽快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壤环境质量问题,但任重道远,还需要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支持。目前我国各行业仍应针对不同目的对土壤不同指标进行专项监测,但应根据需要完善各行业标准,积极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制定一套按不同监测目的分类的监测标准,使工作更规范、更具可比性,加强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数据可靠性。特别是对于监测密度、监测指标、采样方法和检测方法,要统一各行业、各地区的工作制度标准,全面推进土壤质量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解决土壤质量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

2.4建立长期土壤监测基站,搭建土壤自动监测平台

参照大气监测和水体监测,还可以设置长期监测基站进行土壤监测,使监测点更具重现性。监测的目的是发现和预防问题,所以土壤监测点也要有代表性,每个点都要反映一个小区域的土壤情况。还应设立监测点,对发现问题的地区进行专门监测。建立以先进智能设备智能采集土壤的监测基站,根据监测点实际情况优化监测指标,选择所需指标搭建监测平台,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动态化监测,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土壤质量问题,采取科学处理措施。开发先进的土壤现场测试方法。目前所有的现场检测方法主要是定性和半定量快速筛查技术,灵敏度和准确度较低,不能作为自动监测平台的主要手段。数据公开不仅可以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控制土壤环境风险,还可以为农业和林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增加耕地和果园的产量和生产力,实现良性循环。

2.5加强治理修复技术研究

 近年来,土壤修复技术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因此,该技术也成为国内环境控制工作的重点研究对象。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国内修复技术尚处于初步试验阶段,研究重点集中在以重金属为主的无机污染,而对有机污染的投入并不多。考虑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和进展直接决定污染控制工作的实际效果,有必要加大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的投入,使各种污染类别的研究保持平衡,防止出现偏重某一类污染的情况。

2.6深化土壤污染调查

土壤污染调查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范围、类别等信息。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促进环境管理人员对我国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这项工作的调查结果是实施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的基本依据。根据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分析结果,国内重污染企业附近的土壤环境更容易受到污染。但由于目前没有污染土壤面积的实际数据,污染调查无法在控制工作实施过程中提供有效的防治信息作为支撑。因此,中国需要在土壤污染调查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以确保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足够准确和全面。只有土壤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部门充分掌握污染的实际情况后,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使污染防治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结束语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作为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需要不断完善监测数据,使土壤污染防治有明确的目标,完善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综合体系,制定标准化监测标准体系,建立土壤长期监测基站,搭建土壤自动监测平台,加大治理修复技术研究,深化土壤污染调查。只有这样,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才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提高我国土壤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陆琳.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5):57.DOI:10.16317/j.cnki.12-1377/x.2020.05.051.

[2]吴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5):193-194.

[3]李丹,代沁芸.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环保产业,2019(0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