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分析

陈若男

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平潭,350400

摘要: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压力。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的结合,但在实际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结合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建议,期望文章的论述和探讨能够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和借鉴,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升电子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实现企业在新时代的稳定发展与前进。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研究
DOI:10.12721/ccn.2022.15712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如电子档案的出现,要求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并且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电子文档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企业还应不断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

一、企业电子档案简述

企业电子档案即通过计算机对非纸质材料进行处理和储存。电子档案的所有活动包含形成、储存、读取等全部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在电子档案制成或储存以后,要基于企业发展需要及时修改,和纸质档案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电子档案可以随时修改的特征也决定了电子档案不易保存。电子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必须明确好归档主体、范围,明确OA、ERP系统采集和生成的元数据属性集,制定OA、ERP系统采集数据存储格式,明确OA、ERP系统归档流程。

(一)电子档案特点

和纸质文件管理不同,电子文件在归档保存和管理中遇到了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各个行业的应用,实现了企业办公的自动化发展,电子文件在实际管理中需要立足纸质管理模式这一基础,同时也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提升电子档案管理的严密性。和纸质文档相比,电子文档的最大特点就是容易被篡改和删除。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难免会产生商业机密,如若忽视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势必会泄露机密,更为严重者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一般情况下,电子档案存储于计算机中,企业工作人员在开展操作中极容易因忽视而删除,而且电子档案的丢失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找到,所以在电子档案的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如上两点[1]

(二)企业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施行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查找到相应的信息,进而提升查询率。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轻松、便捷的对档案归类、查询,进一步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从纸质档案管理到无纸化办公趋势的发展,可以为企业的档案管理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且和纸质档案不同,电子档案通过加密、备份处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不会因管理员自身失误对企业造成损失。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开展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实现档案价值的最大化[2]

(三)企业开展电子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遵循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开展管理,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升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水平。和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的应用优势在于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提升。管理者可以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一来提升了信息整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工作人员的压力;二来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及时修改档案信息,并有效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当然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极大提升了档案使用的便捷性,避免档案在使用中出现丢失等问题。

二、信息技术下的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电子档案管理能力不高

虽然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引用,但却忽视了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一些管理者并没有看到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自身素养和能力无法满足实际要求。甚至部分管理人员在对档案开展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分类编号电子文档,也没有基于实际情况加密、备份,这些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都加剧了电子文档的存储隐患。另外,管理者自身的电子档案管理能力不高,信息技术薄弱,在实际管理中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无法将电子档案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二)企业电子文档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在进行电子档案建设之初,并没有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而是沿用纸质文档的管理模式对电子文档进行管理,但传统的制度无法满足新管理形式的需要,导致电子文档管理中各种问题的出现,相关管理者重复着单一、单调的工作。而且企业没有从电子文档管理流程出发,规范文档提取、储存、归档的方式,导致管理者对信息管理的无序性,最终降低了信息分析和提取的价值。

三、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常规化

在21世纪这一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档案管理效率影响着企业决策的有效性。为了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常规化发展,企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一,健全档案管理人员制度。以档案管理者的能力为依据,将电子档案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范畴中来,对管理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具体可以根据档案管理流程,利用信息化规范电子档案的归档、格式等要求,实现电子文档管理的规范化、常规化发展。第二,建立电子档案的常规化管理制度。比如信息提取、加密等,企业内部人员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提前登记并标注好时间。可以通过信息加密措施的管理,对企业电子档案、机密档案进行加密处理,提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第三,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衔接制度。从电子档案本身特征出发,实现纸质与电子档案的有效配合,以提升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第四,建立检查和总结制度。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出发,定期对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要求执行进行考查和监督,通过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对电子档案储存、信息提取等进行检查,对不适宜的档案及时筛查和处理[3]

(二)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升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对已经生成的电子文件采取印章或签署标志的添加工作,通过双重标志的签订提升电子文档的安全性。与此同时,管理者要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严格的审核流程,通过加密处理、安排专人监管等措施,防止电子档案被篡改,以提升电子档案利用率的最大化。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拓宽电子档案服务内容

管理者在对电子档案开展归档、储存等工作的过程中,要从企业自身问题、需要出发,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实现有效信息的价值化。通过对信息的更深一层的挖掘,可以为企业高效决策和运行提供依据。同时,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构建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可以对企业档案开展分类管理,比如企业经营模块、职工管理模块、财务模块等等。而上述的实现,需要管理者找准档案管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发挥将准确的信息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管理者,以提升档案管理的服务能力。

(四)加强管理者专业素养培养,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要想实现企业电子档案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须注重管理者专业和信息素养的培育。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大数据和其他信息技术,为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通过培训,提升档案管理者的职业和信息素养,以为企业发展更好的服务。同时,企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信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通过对外招聘为管理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以从根本上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能力。另外,企业还可以加强与软件开发部门的合作,通过研发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软件,提升企业电子档案的管理效率,保证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有序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开展管理,不仅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所以对信息时代下的电子档案开展管理十分必要,它可以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管理作为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环节,是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一步。因此,企业要正视自己,看到自身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巧用信息技术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效率,推动企业的稳步前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新美. 郑丽.浅谈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03):386.

[2] 宋瑛.企业档案管理与电子信息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4(3):52-52.

[3] 朱晓露. 林刚. 马加坤.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上) ,2019(0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