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是现代化信息课堂教学的服务平台之一,将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合理利用大数据与网络构建智慧课堂,是以动态学习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1]。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只有积极创新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能力,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智慧课堂教学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具体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1.1从以往静态教学转变为动态教学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教师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既定教案开展教学活动,且师生互动也都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虽然学生高度参与地理课堂的学习,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地理思维受到限制,无法为发展学生指挥奠定基础[2]。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仅让学生背诵地理知识,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地理观念,并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其灵活的应用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1.2从关注教学内容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中设计的地理知识较多,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时局限在了解和背诵层面,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际中。通过分析以往的地理教学实践可知,教师的教学注意力在于给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地理课堂枯燥无味,缺乏生机与活力。同时,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基本上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无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构建智慧课堂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可以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以往的关注教学内容转变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提升学生核心素养[3]。
1.3从以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创造智慧
初中阶段地理学科学习的基本上都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无法发散学生思维,对学生深入认知地理知识产生不利影响。而指挥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多媒体为载体转化地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综合性地理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构建智慧课堂奠定基础。
2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智慧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地理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2.1创新教学观念,为智慧课堂奠定基础
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地理教学活动需要进一步分析指挥课堂,创新教学理念,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让学生进行地理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地理实践中形成优良的地理观念[4]。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需要为依据开展智慧课堂,合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现代化教学,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中心,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增添课堂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以教学“自然环境”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学“复杂的气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多个地理图像,如“气温月份分配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与“降水月份分布图”等等,让学生自主分析并从图像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自主读图,并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地理知识的规律。如此,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掌握了分析问题的发法,在其他大洲的学习中,同样可以应用此类方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还迁移了相应的学习方法,为开展智慧课堂奠定基础。
2.2科学设置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构建智慧课堂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地理教材为基础合理设置问题,借助信息网络引导学生,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5]。同时,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发挥地理问题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新问题,发展学生的智慧。此外,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主体,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还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及提出问题,发散学生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构建智慧课堂时要加强对学生智慧进行培养,加强启发学生地理思维,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以教学“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地球仪并用手轻轻转动,并让学生思考“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地球按照什么样的方向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这些问题的提出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最后同学们在问题的驱动下阅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地球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地球自转一共有三种地理现象,及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及时间上的差异。如此,学生自主分析并解决了问题,对自身思维的发散起到促进作用。
2.3共享资源,实现多元学习
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点较多,该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至少有一定的关联。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入其他课程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观念。教师开展智慧地理课堂可以共享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多元学习奠定基础[6-7]。比如说教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非洲艺术,给学生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也可以要求学生搜集该国家的舞蹈文化、雕刻文化与鼓文化等等,增强学生对非洲的了解。在此之后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共享,供有需要的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为多元学习的实现奠定基础,增强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如此,学生在共享资源中互相学习,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挖掘自身智慧课,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教师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时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全面了解智慧课堂教学的特点,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发挥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创新教学观念,科学设置问题、共享资源,从多个方面构建智慧课堂,确保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随时随地学习,且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 江柏成. 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智慧课堂的开展研究[J]. 科学咨询, 2019(36).
[2] 李彩飞. 借助“智慧课堂”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荒漠化的防治”一课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1(20).
[3] 谭剑波.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8(8):10.
[4] 李林.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析[J]. 读写算, 2019(6):75-175.
[5] 郑俩坤.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智慧课堂教学策略[J]. 高考, 2018(26).
[6] 罗碧霞. 地理智慧课堂实施评价[J]. 新课程导学, 2020(23).
[7] 张唯佳. 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思路[J]. 家长(下半月), 2019(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