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报告

李宏兵

中共庐江县委党校,安徽庐江,231500

摘要: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方向;脱贫攻坚则从致贫因素出发,侧重于微观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这就要求将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与脱贫攻坚微观政策有效衔接起来。
关键词: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DOI:10.12721/ccn.2021.15899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会和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9年3月5日在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研究

(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我们党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两大战略的不同点在于:脱贫攻坚具有紧迫性、阶段性和特殊性等特点,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则具有渐进性、持久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它为全面脱贫、乡村全面发展提供了永续保证。

(二)、推进脱贫攻坚主体与乡村振兴主体的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主体都是农民。脱贫攻坚的主体主要针对贫困农户,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则是面向全体农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要求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的脱贫和发展。因此,推进脱贫攻坚主体与乡村振兴主体的有效衔接,其核心在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

在观念引导上,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全体农户提高主体意识。扎实做好扶贫和振兴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工作,在技能发展上,积极利用各种培训机会提高农民的技能,为乡村振兴奠定人力资本基础。在产业发展上,无论是产业规划设计阶段,还是产业规划实施阶段,都要完善相应机制,创新与农民群众的沟通渠道,打造百姓参与平台,让农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上来。使农民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而且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从而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有机结合。

(三)、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衔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也是脱贫攻坚的动力源泉。脱贫攻坚因村因户量身定制产业扶贫等措施,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乡村振兴不仅要考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更要从乡村整体产业兴旺出发,强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四)、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引领的有效衔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引领作用,激发出农业农村的内在活力。只有将政府主导和市场引领有效衔接起来,才能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要充分利用好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引领这两只“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合力作用。

(五)、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保障机

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必须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的有效衔接。首先,借鉴脱贫攻坚成功经验,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其次,强化基层组织保障,成立由县级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县级各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面分设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合理分工,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再次,落实项目统筹机制,将脱贫攻坚所需要升级的各类项目,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根据乡村振兴的项目资金标准和要求充实到脱贫攻坚项目中。最后,落实考核评价机制。借鉴脱贫攻坚所形成的较为成熟的评价机制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效果进行综合考核。

二、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不解决绝对贫困,乡村振兴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保障,使已经摆脱绝对贫困的人口不返贫,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人民的共同富裕。可以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两大重大战略任务,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承接关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有利于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

(一)、发展规划有机衔接。

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整体考虑和统筹谋划, 推动形成规划引领的衔接机制。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的重点任务、主要政策和具体举措, 形成衔接的事项清单, 明确衔接的路线图。将脱贫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重点,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思路,对村庄进行分类,把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向薄弱村、脱贫村倾斜,向非搬迁撤并村庄集聚,推动贫困地区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产业发展有机衔接。

产业发展既是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升级迭代。充分借鉴产业扶贫的经验和模式,建立农户可长期受益并有利于能力提高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通过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挖掘特色产业资源促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融合与互补,在推进特色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把带动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安排产业扶贫项目的前置条件,统筹谋划、整体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贫困地区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形成持久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造血的能力,确保扶贫质量和可持续性。

(三)、基层治理要有机衔接。

脱贫攻坚期间各地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机制富有成效。乡村振兴阶段,要继续创新脱贫攻坚的驻村帮扶方式,工作队重心可由扶贫转为乡村振兴,并向两类村派驻,强村抓振兴示范,薄弱村抓整顿提升。具体驻村方式、驻村人员要求、驻村时间,应充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增强村社的法治、德治和自治能力为根本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政策保障有机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在于政策的调整、延续和创新。研究制定2020年后的减贫政策, 出台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脱贫攻坚结束后, 可将原投入脱贫攻坚的财政资金用于乡村振兴,将脱贫攻坚项目库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统一合并管理;借鉴脱贫攻坚经验,研究制定针对相对贫困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逐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实行城乡居民统一的低保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小额贷款给予贴息贴费。

(五)、体制机制有机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做法经验,在领导机制上,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在考核机制上,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责任落实到位,政策落地生根。

作者简介:李宏兵(1967-),女,安徽庐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