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教师在教学中善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智慧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在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拓展教学内容,丰富阅读素材,组织团队交流;利用数据分析。
一、借助信息技术,精准推荐书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的阅读感受,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书籍推荐,给予学生更好的阅读体验;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彼此交流、互动,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主动进行学习,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阅读广度的拓展、知识含量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挑山工》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挑山工的工作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请学生自由阅读文章,标注出意义深刻的句子,并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文章的内容,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教师布置任务:作者为什么对于挑山工登山的路径比游人多一倍、但是时间花费比游人少感到奇怪?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答疑解惑,借助团队的力量理解作者的想法。教师指点学生学习重点段落,启发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读懂句子。而后,教师提出问题:作者与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样的地方?这三次相遇中,作者的感觉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在文中提到“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请问这句话中的理是什么理?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作者的心境变化仅仅是因为挑山工说的话,揭开他内心的谜题吗?请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作者从泰山归来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一幅画?作者仅仅是需要这样的画吗。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再次精细地阅读文章,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写作手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形成完整的思维逻辑。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根据自己以及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学生喜好的书籍类型,并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推荐与本节课相关的文章。
二、设置网络平台,组织团队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引导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类似的学生建立阅读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阅读体验。这也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教师要激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或者笔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规范合作方式、合理划分任务、开展团队协作,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技能掌握水平和知识的运用程度,促进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进步,加强团队建设,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请学生收集李大钊同志的相关资料和图片,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相互交流自己对于李大钊同志的认知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播放中国近代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于李大钊先生所生存的时代有一定的了解,随即板书本节课的课题,请学生围绕本节课的关键词提出自己的疑惑。有的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有的学生则好奇这是在回忆谁?又是谁在回忆?……教师请学生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文章,请学生思考作者李星华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先生的哪些事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一说,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按时间顺序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文章阅读技巧,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脉络和作者的思维逻辑。教师请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生平事迹,带领学生跨越时空,体会令人难忘的红色岁月。在此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巡视,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究、对文章进行批注,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而后教师带领学生精读文章,带领学生学习李大钊先生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事件,引导学生走入书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忠于理想、威武不屈的高尚品质,在文章的进一步解析中,带领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让学生为人物的品质所折服,让学生学会尊重烈士、尊重民族英雄。而后,教师展示李大钊同志临刑前的照片,并配上音乐,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的首尾两段,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升华情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怀念与悲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红色书籍《闪闪的红星》《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等,并在网络平台设置交流模块,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共同进步,提升情感认知。
三、借助学习终端展开拓展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印象,教师要深入思考课后练习任务,围绕学生课堂知识学习情况、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练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下练习,让学生借助课后练习,明确掌握文本知识,正确思考与分析文本内容。智慧学习终端当中资源丰富多元,教师在引领学生课下练习中,可应用智慧终端为学生设置课下练习任务,指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展开复习。例如,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智慧终端,如“聪明宝宝学汉字”软件,鼓励学生课下借助软件学习汉字,感悟汉字的读音以及笔画,提升课下复习的趣味性。再例如,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课后学习中,教师可借助课下学习终端,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录像、课件等,鼓励学生借助视频复习所学的知识,巩固课堂所学。在这一基础上,设置任务,要求学生课下利用互联网,自主搜集白居易的作品,阅读白居易诗集,分析诗集的整体特征,如阅读《长相思》《浪淘沙》《忆江南》等。通过此类模式,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复习任务,提升课下练习质量水平,为后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论: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及其评价体系中的应用,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通过实时监控学习过程、全面分析学习数据以及提供个性化反馈,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帮助教师精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应用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薛琦. 教育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3, (02): 210-213.
[2]陈建花. 谈智慧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构建[J]. 家长, 2023, (06): 168-170.
[3]李蕴格. 大数据时代小学智慧教学策略[J]. 科幻画报, 2023, (02): 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