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校应结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梳理、分析教学中的弊端,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将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教育重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要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也应加入不断学习的队伍,为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断健全自身知识体系,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1]。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管理概述
新课改的宗旨在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重点。换言之,其明确了两个重点,即将“学生”、“素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将以学生为中心来制定,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此次新课改的核心为“以学定教”[2]。
现行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应以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具体要求为依托,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各项教学工作。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应该在教学理念上有新的认知,提升整体教师队伍对于新课改要求的适应性。强化教育管理活动的主导性、服务性,以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让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实施与大力推广。
二、当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观下的“唯成绩论”
在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小学教育的重点难以突破。从教师层面讲,会以考试知识点为教学重点;从学生层面讲,会以考试分数作为学习成绩的测评标准。基于此,教育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上,最终学习成绩会被认定为学生的唯一的评分标准,分数高就代表学习成绩优,分数低则学习成绩会被全盘否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始终秉承着“唯成绩论”的思想[3]。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素质有待完善
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专业素质的考核范围过于局限,始终与学生学习成绩联系在一起,全班学习成绩突出,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评定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直接决定了教师会以学生分数为最终的教学目标,完全忽略分数以外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显然,多数教师的教育理念过于滞后。除此之外,多数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待提高,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能力较弱,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以学定教原则的推广遇到阻力
虽然新课改的“以学定教”原则很明确,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推广受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的把握欠佳,导致后续拟定的教学模式、运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多数教师还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未能按照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展开教学。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略,“以学定教”也流于教学表面,未能得到有效实施和大力推广[4]。
三、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新课改提出了明确的“以学定教”原则,则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新要求。首先,彻底颠覆传统教学“唯成绩论”的教学理念,将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定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要彻底落实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原则。例如,将学生素质教育的考核融入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中,为实现全新的教学目标,教师会将教学重点从成绩论提升为能力论。教学中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通过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手段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考核方式进行拓宽——多成绩的测评[5]。
(二)教师专业素养与新课改达成一致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该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领悟新课改的核心教学内容与目标,以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为依据,全面提升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学习新型教学工具的使用,例如多媒体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慕课教学模式等,甚至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具备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
其次,为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断提升教学水平。以此同时,增设教师业务考核,包括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教学模式创新能力的考核等。这无疑会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与不断创新[6]。
新课改实施的内容与目标,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施与开展的依据,也是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必需与新课改达成一致,才能有利于“以学定教”教学原则的推广
(三)推广“以学定教”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以“以学定教”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需了解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制定教育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学习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应用题进行情景化,让枯燥的学习动起来。习题:小明放学回家的时间需要10分钟,他需要先下楼,再乘车,最后从车站到学校,共三个环节,其中他到楼下的时间是2分钟,乘车时间是5分钟,请问小明从车站到学校的时间是几分钟?首先,在多媒体设备上,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四个时间段,“楼下”“乘车”“从车站到学校”“从家到学校”。在解题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小组讨论此题有几种解法。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分组导论,实现了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再次,通过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最后,一题多解的解题思路,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并获取不同的解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实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7]。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主体都做出了调整。未来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需要进行全方位的革新,通过不断实践,创新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大力推广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优化小学课堂。相信在新课改的大力推广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将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田守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相关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82-83.
[2]高玉贝.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05):54-55.
[3]李晓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31-32.
[4]王维强,郝明玉.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103-104.
[5]黎久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74.
[6]滕久丰,张鹏翼.试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108.
[7]樊立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7(1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