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孙红岳

陵城区第四中学,山东省德州市,253500

摘要: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下生活化、信息化等教学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化初中地理教学还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文章对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地理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背景下,很多学校都积极革新优化教学方式,从而获取更加优良的教学成效,学校也都希望学生可以实现全方位发展进步,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提升对于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对于不一样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中心,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成效,高效课堂是教师大力推崇的课堂方式。

1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的必要性

地理作为初中重要的学科,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这对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新课改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界在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中发现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从成功的教学改革角度来讲,教师除了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还需要进一步革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二,学校发展的需要。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讲,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共同致力于新课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同时应当注重完善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从教育教学角度分析,学校要加强与兄弟校之间的合作,做到学术上的交流,汲取其他学校先进的理念,激发学生的潜力,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潜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其三,学生学习的需要。当前,仍有个别学校教学质量不够理想,为了能够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构建高效的课堂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研究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的策略尤为重要。

2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首先,当前的地理教师教课任务重、课业重,还要配合学校的教研工作等,导致其在备课的准备时间不足,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掌握程度和吸收程度。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导致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其次,当今的教学模式仍比较传统,地理教师仍是主要教授知识,以自身为课堂的主体,对教材内容没有丰富的补充,传授的知识面比较窄。同时,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解书本上的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地给予解决,这回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难以得到提升。

3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3.1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实践学习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将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教学,首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导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以《居民与聚落》的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运用生活化教学,借助生活实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以社会常见的下岗、找不到工作的实例导入,和学生一起分析人们下岗、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最后总结出“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的原因,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和研究。在《居民与聚落》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而引发的资源、环境及社会问题。然后让学生再次观看,并写出影像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2充分理解学生,才能完成更好地教学

在学习地理科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差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教师优化教学方式的同时,希望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看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积极的回应,这样才会使学生保持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适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在教师正面对待学生的情况下,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教师不要因为学生的学习问题过于简单,而忽略了学生的问题,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抱有一定的尊重和理解,对学生要有耐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某个学习环节上如果学生有跟不上的情况,要适当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在某个难点上,有没有学生不会解答;在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学生总出现错误。根据教师的观察,可以主动找到学生进行交流,创建一个平等融洽的学习交流氛围,让学生对待教师没有敬畏的心态,使其更加具有亲和力。只有师生相互的尊重,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同时才能更好地学好本门学科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课堂,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更有利于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程度的教学方案。

3.3创设轻松教学氛围

著名教育学家托列金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制,而是需要激起学生热情。创设轻松明快的课堂氛围,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渠道。其有益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互动与知识的传授,实现学生最大程度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关于“中国行政区划分”的相关知识时,如若教师应用过去枯燥的教学方式,经由教师一个人讲解,那么课堂氛围将会变得枯燥乏味,教学成效必然不会达到理想目标。因此,教师应该认识这一特点,将本节教学内容划分两节课堂进行讲授,一节课堂学习知识;一节课堂进行活动。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以及学习重点,之后指引学生熟悉把控我国省级行政区单位的名称以及位置轮廓,培育提升初中学生的阅读以及使用地图的能力。在第二节进行课堂活动之前,地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将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制作成为“拼图”,在课堂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单独联练习,之后教师可以应用比赛评分的方式进行分小组练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某一个省份作为例子进行问题提出,让学生快速找出该省份的轮廓拼图并说明所在位置与周边省份,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实现一举多得的目标。

3.4教师应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驾驭能力,培养学生多元化学习认知,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水平,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全面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时,教师要通过让学生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帮助学生掌握亚洲气候特点、成因等,并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搜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内容,促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自然环境”相关知识点,观察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具体表现,从而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利弊。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必须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教学氛围,另外,教师应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鹏儒.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6):77-78.

[2]张翔.转变教学方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智力,2021(8):159-160.

[3]付加会.浅谈构建高效优质初中地理课堂的路径[J].新智慧,2019(14):94.

[4]赵秀丽.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2021(3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