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

郑莉

日照市东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76800

摘要: 要想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基本权益,就应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从而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进而通过重视程度的提高,信息透明度的提升,目标的科学制定,来确保农村地区社保发展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该领域提供一些帮助性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社会保障;对策
DOI:10.12721/ccn.2024.1578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要想实现中国的复兴,就要注重农村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来更好地推进民心工程,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而通过全方位的审视以及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使农村社会保障拥有更好的公平性、稳定性,最终在立足于“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基础上,为发展工程的实施、振兴项目的落实保驾护航。

1.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广大农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权益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之下,农民既是该战略执行的主体,也是此战略主要的参与者。而乡村振兴制度和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就是保障农民的生存发展,维护其切身利益。而通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优化和完善,能够使相关制度的运行、政策的落实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公正性,与此同时还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如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执法和司法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这样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民的各种生产操作,还能通过农业执法的完善,使相关部门能够在立足于法律法规、制度内容的基础上,对农民进行各项内容的专业指导,以避免农民在从事农业活动中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借助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来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1.2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法规的科学性、有效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使得农村社会保障的法规制度拥有更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城乡制度的有机结合也是以此为重要前提。而借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优化,既能更大力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利于强化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主意进一步推进法制化进程,通过问题的及时发现,来积极调整相应的政策内容,进而通过法律内容的及时更新,定期修订,使其拥有更好的法律约束力,以杜绝社会问题和不良现象的发生。

2.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农村地区广为实行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其推行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这三点原则。第一,自愿性;第二,大病统筹;第三,整体性。但是对于农民来说,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无法承担较高的治疗费用,所以一旦得了大病,看不起病、因病返贫也成了农村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较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三大目录(医保药品目录、医保诊疗项目目录、医保服务设施目录)上覆盖范围更加狭窄,门诊慢特病病种更少、医保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更低,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农民医保负担重成为新农合费用报销过程中非常显著的问题。

2.2社会保障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缺陷

我国一直都在致力于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而随着被征地农民的增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使用这一领域要背负更大的经济压力。并且对于农村地区来说,经济发展较缓、收入也普遍较低,单纯依靠农民参保缴费和政府补贴,没有办法对农民提供有效的养老支持,农民的养老金多数在一二百元左右,远远低于城镇职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那么养老方面的问题,就要靠农民自己来解决。不仅如此,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机制的不完整、不统一,也会影响资金运转效率和法制建设水平。

2.3农业保险制度实施水平较低,存在不平衡性

从我国农业保险政策实施这一领域来看,起步较晚,再加上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参差不齐,使得不均衡成了农业区域保险非常显著的特征,而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农业保障体系显然并不稳定有序。从农业保险运行体制来看,在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时,贷款偿还、经营、生产之间是无法同时兼顾的,并且保障的生产对象也比较有限,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其经营生产的风险。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优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3.1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制度体系内容

为了进一步助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就应重视农村社会保障的优化发展。具体来说,首先,政府部门应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并通过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来为农村生产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其次,应在立足于有关部门差异化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制度体系,这样既能尊重地区之间的现实差异,还能够对于落后的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政策。从而通过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来实现标准化社会保障模式的构建,以借此来扩大医疗、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3.2构建更加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

为了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还需要注重法律监管机制的完善。从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保工作来看,项目繁多、涉及范围广是其普遍特征。而为了确保各个环节的稳步推进,就应在立足于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实施的基础上,来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并且在此过程中立法机关也应在立足于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细化和颁布资金使用的规则,以做到专款专用。除此之外,还应通过严格的执法,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监督反馈渠道的构建,来避免资金浪费以及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3.3加强引导,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

为了使农民拥有更高的参保积极性,也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压力,还应注重引导。具体来说,首先,应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大,宣传范围的延伸,来强化农民对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内容的认知,进而借助网络平台、广播、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来使每个农户都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相应的制度内容,以提高其对政策的信任度。其次,应在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引领下,合理分工,优化审批流程,落实惠民政策,以使社保机制能够发挥出其真实作用。

4.结语

社会的发展,使得工作人员需打破原本的思维模式,融入新的理念,展现新的面貌。而对于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来说,应通过政策,资金等多方的支持,来保障和改善农民的实际生活,进而通过新元素的融入以及相关制度内容的完善,监管机制的健全,来使农民能够在参保的过程中获得益处。

参考文献

[1]杨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4):183-185.

[2]宋少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6):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