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已普遍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可以做到对电网运行的监督和检测,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便于维修人员查找电网故障部位,因此必须加强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故障检修工作,高效解决故障问题,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1.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
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恶劣天气状况、自身设备老化、人工操作失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电力系统的各元件设备故障的出现,电力系统的各项指标无法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对电力传输造成不利影响。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就是当被保护的元件发生异常时,自动识别故障部位并进行跳闸处理,从而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剥离出来,使其余安全部分继续进行工作和运行。向维修人员发出预警信号,便于后续维修工作的进行。机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包括输入、输出和判断三部分,还包括取样单元、比较鉴别单元、处理单元和执行单元(如图1所示)。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其一,灵敏性。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需要快速反应,及时切断故障点,维护其他元件部位的正常运行,并实现处理指令的高效、准确传达,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其二,选择性。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在其他设备的干扰下仍能准确锁定系统故障点位,结合相关检测数据,采取最合适和有效的处理办法。其三,可靠性[1]。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实现了由计算机代替人工的控制操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必须保障运行故障检测结果、数据分析、指令下达的准确无误,促进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提升。
2.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故障分析
2.1故障类型
故障类型主要包括三种:其一,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长期处在异常的运行环境中。例如,当继电保护装置处在长期运行状态中,其局部温度会异常升高,进而造成装置的失灵或者失效现象发生。其二,设备互感器过于饱和。当设备互感器持续处在饱和状态时,会引发联动反应,造成继电保护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故障,阻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其三,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原理性缺陷。主要由于继电保护装置在制造过程中存在问题,例如硬件损坏、设计接线错误等,在投入使用时暴露出各种各样的缺陷。
2.2故障原因
其一,设备故障。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容易导致自身使用性能发生变化,不能保障装置性能的充分发挥,比如温度、湿度等造成装置定值出现波动和误差,并且在长期的损耗下,也会加速内部设备元件的老化,使装置的不稳定性持续增加。此外,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元器件和回绝路缘的损坏问题频发,导致电线管中的三极管被击破,装置的保护出口出现异常,引发漏电现象,整个电力系统的内部电流持续增加,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接收到错误信号,造成接地开关的频繁跳闸,出现停电现象[2]。并且由于电路电流的异常变化,还会引起局部短路等故障问题。
其二,人为因素。部分故障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对故障检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应付检查、消极怠工等思想,故障检修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同时,大多数电力企业没有针对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制定出完善的检修机制,不能对检修人员的工作执行进行规范和指导,导致故障检修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加强对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安全检查和故障处理,给问题的发生埋下隐患。
3.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故障检修
3.1构建完善的故障检修体系
为确保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故障检测工作的落实,电力企业必须结合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构建起完善的故障检修体系。首先,配备专业的故障检修人员,需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检查意识和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保障故障检修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完成。同时企业要定期开展对检修人员的技能培训活动,提高检修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故障。其次,制定出科学的故障检修制度和责任管理制度,明确检修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能,将责任对应到人,激发起检修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和约束检修人员的错误行为,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和执行故障检修制度,减少由于人为因素产生的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故障问题[3]。同时,加强对元件设备的质量检查,在采购过程中要仔细检查产品的出场合格证书,并在投入使用前对元件设别进行调试检查,从源头避免故障的发生。
3.2加强日常检查维护管理
检修人员必须提高对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故障检修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及时排除潜在风险隐患。一方面,分析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故障高发部位,加强对这些部位的日常检查工作,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问题。例如,检查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开关和按钮的灵活性、各接点是否存在卡断及错位等问题、检查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等操作结构是否存在异常等,确保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要根据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安装部位的不同,合理安排检查周期,提高日常检查维护工作的效率。对于运行较为稳定的部位可适当降低检修频率,对于事故频发的装置要提高检修频率,一般情况下,要求每六个月对装置进行一次整定检查,一年要做一次全面检查,尽量在日常检查维护工作排除潜在风险。并做好对相关零部件的检查工作,及时更新老化、磨损严重的零部件,避免对整体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失。
3.3建立故障检修数据库
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故障检修工作也可以借助云储存、大数据统计等技术,建立起相应的检修数据库,将所有相关的故障检修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实现对故障检修工作的整体把控和实时监督。这就要求检修人员在执行故障检修工作时,要做好检修数据的记录工作,包含具体的故障原因、故障部位、维修时间等,保证数据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对检修故障信息的归纳、整理和分析,从而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便于对故障问题的预测,帮助检修人员提前制定风险应急预案,降低故障发生概率[4]。同时,检修部门可以与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等,通过检修数据库,实现对故障问题的更新和共享,在讨论和研究中有效改善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使用性能,帮助故障检修工作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影响部位,必须深入了解故障产生的类型和原因,构建完善的故障检修体系、加强日常检查维护管理、建立故障检修数据库,有效提升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电力系统的持续健康运作。
参考文献:
[1]孔云云.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故障检修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02):180-181.
[2]周琦.配电网继电保护配合与故障处理关键技术探究[J].电子测试,2022,36(20):90-92.
[3]张超宇,邓立晨,申杰.继电保护中的自动化装置检修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12):264-265.
[4]赵大超,卢继伟.继电保护自动化中的装置及其故障检修探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1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