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风力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得到了迅猛发展。风力发电场规模日益扩大,分布也越来越广泛。在这种背景下,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实现对多个风电场的集中监控与管理,提高发电效率,还能优化运维成本,保障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是提升风力发电整体效益,适应现代能源管理需求的关键举措。
1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概念
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风力发电领域,以实现对多个风电场集中管控的系统性工程。它涵盖了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系统的全面构建与整合。在硬件方面,涉及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网络的搭建,确保各风电场与集控中心之间海量数据的实时交互,包括风机运行状态数据、气象数据等。需要配备强大的数据存储设备,以满足大规模数据的存储需求。软件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通过先进的监控与管理软件,实现对分布广泛的风电机组的远程实时监控,能够精确获取每台风机的运行参数如转速、功率、温度等,及时发现故障隐患。数据分析与处理功能也是关键,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优化风机的运行策略,提高发电效率。信息化建设还包括建立安全防护体系,保障风电场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外部网络攻击以及内部数据泄露等风险,进而确保整个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2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原则
2.1可靠性原则
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可靠性原则至关重要。在硬件方面,设备的高可靠性是基础。服务器需具备冗余设计,像冗余电源、冗余硬盘等,网络设备要保证网络连接稳定,采用高质量线缆与可靠拓扑结构,如环形结构,这能在部分硬件故障时确保系统持续运行。软件上,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都得经过严格测试与验证。软件要具备错误处理机制,在数据传输错误或程序运行出错等异常情况时,能合理应对,像重新发送数据或者准确提示错误,以此避免系统崩溃,保障集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可靠性。
2.2安全性原则
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中,安全性原则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素。在网络安全层面,构建完备的防护体系不可或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手段需协同运用。防火墙阻止外部非法访问,IDS实时监测入侵行为并报警,VPN保障远程访问安全。对网络传输的数据,尤其是风电场关键运行数据如风机运行状态参数、发电功率数据等必须加密处理,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防止数据传输时被窃取或篡改。在数据安全方面,数据存储要规划备份和恢复策略,定期全量和增量备份,异地存储备份数据以应对本地数据中心突发事故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并且严格进行数据访问权限管理,依据用户角色分配相应权限。
2.3兼容性原则
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需遵循兼容性原则。集控中心要能适应不同来源的数据与系统的整合需求。在设备方面,由于风力发电行业设备供应商众多,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风力发电设备在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集控中心必须能够兼容这些设备。通过标准化的接口以及协议转换技术,实现对各种设备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在软件方面,所采用的软件系统要与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相匹配,能够进行数据交互。集控中心的信息化软件要能将风机设备状态数据传输给资产管理系统等其他企业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有效流通,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
3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
3.1规划与需求分析阶段
在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中,规划与需求分析阶段是基础性且关键的环节。需对风电场展开全面且深入的调查研究,涵盖风电场规模,包括风机数量的精确统计以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等基本信息。地理位置与当地气候条件是重点考量因素,因其与数据传输稳定性和设备运行环境密切相关,例如偏远山区的风电场可能面临复杂地形对信号传输的干扰,沿海风电场要考虑高湿度和盐雾对设备的侵蚀影响。要透彻掌握现有风力发电设备的各类情况,像设备的类型、技术参数以及通信协议等。不同厂家设备在通信接口和数据格式上存在差异,如部分风机采用的Modbus协议,另一些采用的OPCUA协议,这对集控中心数据采集和整合意义重大。依据风电场运营目标来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功能需求,若以提升发电效率为目标,集控中心就要具备实时监控风机功率曲线、精准功率预测等功能。考虑到风电场未来的发展,像扩建计划和新技术应用等情况,提出可扩展性需求,如预留接口以适应未来新型储能设备或更智能风机控制系统的接入等。
3.2技术选型阶段
在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中,技术选型阶段至关重要。对于硬件选型,要依据集控中心的数据处理规模、存储容量需求以及网络通信要求进行精准抉择。集控中心的数据处理量若庞大,高性能服务器是必然选择,其CPU核心数、内存容量和磁盘I/O速度等指标必须满足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网络设备的选取需结合风电场的分布范围与网络拓扑结构,若风电场分布广泛,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要具备远距离传输能力与高带宽。在软件选型方面,操作系统的选择需谨慎。随着国产化系统应用的推行,目前新系统更多地采用国产操作系统,从安全性方面考虑,可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3.3系统集成与建设阶段
在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中,系统集成与建设阶段是将规划与技术选型成果转化为实际运行系统的关键过程。此阶段要以高度的系统性思维进行操作,确保各个组件协同工作。在数据采集方面,要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能够兼容不同类型风机设备的数据接口,准确、高效地采集包括风机运行状态、发电功率、环境参数等各类数据。对于数据传输,要建立稳定、高速的传输网络,采用合适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转换机制,保障数据在风电场各设备与集控中心之间安全、可靠地传输。在系统集成时,要确保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完美适配,如服务器与操作系统、监控软件、数据分析软件之间的无缝对接。
结束语
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是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提升风力发电运营管理水平、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等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控中心信息化建设将持续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阴志鹏,朱卫宁,李赫,等.基于大数据的风力发电智慧运维体系[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23,42(03):158-161.
[2]张敏.35kV风力发电集电线路防雷绝缘子结构设计[J].自动化应用,2023,65(03):112-113+121.
[3]刘德亮,张贵甲.风电场集控运行及管理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2):224-225.
[4]林彦生.风力发电集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1):240-241.
[5]余理波.海上风力发电工程的继电保护技术[J].集成电路应用,2021,38(0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