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教学策略

李丽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621000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迎来变革契机。本研究紧扣教学创新,探讨借助人工智能优化课程设计,如融入智能网联汽车课程。运用智能教学平台等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开展基于人工智能项目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创新能力,构建适应行业智能化趋势的教学模式,为新能源汽车领域输送兼具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人工智能;高职教育;创新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48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个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亦深受其影响。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到车辆的智能能源管理,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职作为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对智能化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原理,掌握相关的编程与算法知识;另一方面,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学生应能熟练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车辆故障诊断、性能优化等工作。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输送高素质的智能化专业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解析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结合的切入点

(一)理论知识融合切入点

在理论教学层面,人工智能技术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的融合可从基础原理讲解开始,使学生理解人工智能在优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运行效率方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讲解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时,深入剖析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等人工智能技术分支在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中的作用机制,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智能驾驶理论框架,为后续实践操作与创新应用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石。

(二)实践教学模拟切入点

于实践教学而言,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提供了绝佳的结合点。借助高度逼真的虚拟仿真软件,可模拟新能源汽车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的运行场景,并融入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进行调试与优化,还可以模拟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诊断过程,利用人工智能的故障预测模型,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分析车辆运行数据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隐患,并制定相应的维修策略。这种实践教学模拟方式不仅能降低实训成本与风险,还能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运维与驾驶操控方面的实践技能。

(三)课程项目开发切入点

以课程项目开发为切入点,可设计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比如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要求学生运用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与优化算法,实现充电时间的智能规划、充电功率的动态调整以及对电网负荷的智能响应,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环节的应用价值。通过这些课程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实际产品开发的综合能力,使教学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教学策略

(一)智能化课程体系重塑

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化课程体系是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创新的首要任务。一方面,对传统课程进行全面梳理与整合,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模块有机融入其中。例如,在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中增加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与趋势的章节,让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二者融合的背景与意义。开设专门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深入讲解智能传感器、车联网通信、自动驾驶算法等核心内容,使学生系统掌握智能汽车的技术架构与运行原理。另一方面,注重课程的进阶性与连贯性。设计从基础到高级的课程序列。同时,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将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深度交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入研究或创新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革新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其一,大力推广项目式教学法。以实际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项目为导向,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从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技术选型到实施与优化,全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例如,开展智能汽车路径规划算法优化项目,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人工智能算法知识,结合新能源汽车的运动学模型与实际路况信息,设计并优化路径规划算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能力。其二,引入智能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平台,实现个性化教学。平台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如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作业完成质量等,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资源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以及智能辅导。教师也能根据平台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与辅导,实现教学的精准化与高效化。

(三)产学研协同育人深化

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是确保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设备、技术支持以及实习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实践项目。例如,学生可以在企业的研发部门参与智能汽车控制系统的开发与测试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智能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科研项目与技术创新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通过项目合作,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动态与发展趋势,将其融入教学内容;学生则能在项目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同时也为企业与科研机构提供新的思路与创意。

三、结语

总之,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创新势在必行。通过深入解析人工智能与教学的结合切入点,重塑智能化课程体系、革新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及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出兼具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和人工智能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满足行业对智能化人才的迫切需求,还能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的持续进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开启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育的新篇章,引领学生迈向智能汽车领域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黄幼响.新能源汽车视角下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3(11):13-14.

[2]王亚娟.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策略研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J].汽车知识,2023(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