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律能力弱,监管不到位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新科技、新仪器的问世,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然而,如今的一些高中生自制力很差,把人工智能用来干与学习毫无关系的事,这不但会让珍贵的学习资源变得很浪费,而且还会让学习效率变得更慢,有的学生会因为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高中化学课程一般都是大班教学,这就造成了老师很难顾及所有的同学,有些同学成为课堂的看客,只有尖子生能够跟上老师的授课速度,造成了班级内的两极分化。
(二)交流频率低,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高中化学老师们都在不断地尝试着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让化学的学习更具科学性。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会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少,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敢发问,从而错过了重点。此外,许多学生将精力放在了人工智能上,上课时对关键点没有掌握,只在音频和视频的刺激之间游荡,听课的效率并不高,有些同学一节课下来连老师说的话都不清楚,严重影响了有效的课堂建设。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发展策略
(一)信息化预习,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一项必要而必要的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高中化学无论从内容的宽度还是难度上都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且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果不做好准备,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只有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们才能对将要学到的新知识有所掌握,从而对自己所掌握的内容有个大概的概念,明白什么内容是自己不明白的,在上课的时候就会从消极变成积极,从盲目变成有目标,让上课更加有意义。考虑到课堂前预习的重要作用,老师们在课堂上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在人工智能的环境下,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先学会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制定一个预习大纲,然后把它上载到课堂的学习平台上,让他们自己去下载,根据自己的预习大纲来看,从而对自己将要学的新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发现其中的关键和困难,并且能够自己构建一个初步的学习架构。在课堂前的预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阻碍,所以老师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为他们解释一下他们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并且将他们的讲解过程做成微课,在课堂学习平台上共享,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确保课前预习的顺利进行。
(二)导入信息,扩展知识量
在智能社会来临的今天,将信息技术导入高中化学课堂,促进了高中化学信息化的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导入是一门新学科的开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通常是通过口头讲解或者是板书来进行的,这种导入方式比较单一,而且比较单调,这使得老师要传达的内容以及所处的环境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所以,他们的教学效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但是,信息科技的运用使课堂导入方式得到了革新,使教学导入的内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既能激发学生的思想,又能扩展和扩展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探究的意愿。
在过去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们一般都是采用实验来导入,而由于空间上的限制,许多同学对实验的一些环节和现象仅有了解,这就不利于实验的进行。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导入实验,将 AI技术从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示实验的整个流程,以此突破了时空的局限,让每位同学都能够观察到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逻辑分析的能力。新的知识都是由旧的知识构建而成,老师可以采取复习导入的方法,使用计算机软件给学生画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思维导图,通过回顾旧的知识,引导新的知识,使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连接和转换,激发他们对新的知识的探索热情。老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把新的知识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三)信息互动,情趣盎然
在课程的互动模式上,应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拉近信息科技与学生的距离,协助下一步的学习。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教育界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所以,“互联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让同学们积极参与的氛围,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参加到课堂上,让他们一起成长。与此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动手,自己操控智能终端,与老师进行思想交锋,扩大他们的知识获得途径,达到兴趣交换、智力交换的目的。
就拿“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知识来说,这一堂课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它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并对它的发展进行探索。老师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把有关的教学资料传送到电子白板上。老师要运用电子白板的互动作用,对学生提出问题,改变了以往的上课模式,只需在电子白板上轻轻一点就能解答问题。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例如:学生,你能举出几个我们高中所学的最基本的四种化学反应吗?如何判定一种反应是否为一种氧化-还原反应?这四个主要的反应形式与该过程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元素价态变化?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询问与交流,使同学们初步地了解了由价态改变进行判定的一些基本方法,从而为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奠定了基础。接着,老师让同学们把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写在自己的电子白板上,画出相应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图形,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把烦琐的内容变得容易,让同学们在做完之后,按一下提交即可。最终,老师们经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总结,可以发现同学们在这堂课上的缺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记住所学的内容。
结语:
总之,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要实现新的突破与转型,使其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应坚持以本为本,充分利用 AI技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与此同时,老师要擅长将课程中的知识进行扩展与扩展,将一种崭新的化学学习经验带给同学们,使他们的化学整体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成续.教学做合一构建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2021(6).
[2]魏华姬.高中化学信息化教学的构建分析[J].高中课程辅导,2020(2)
[3]曾雪琴.信息化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2019(1).
[4]汪锦龙.人工智能时代高中化学个性化教学的实现路径[J].西部素养教育,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