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梁国江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九里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36

摘要: 探究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筛选2019年10月-2020年4月我院门诊就诊的2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例,探究组1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探究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中医症候评分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进行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中的整体治疗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中广泛推荐运用。
关键词: 针灸;推拿;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不良应发生
DOI:10.12721/ccn.2022.1571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人们工作方式的转变,这一病症在实际临床中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增高趋势,其病症多呈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椎间盘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受损,髓核在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出现腰部疼痛,严重时可出现下肢疼痛等症状,在临床中西医可通过手术方式根除,保守治疗以中医治疗为主,中医通过推拿,针灸等方式,在临床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其具体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等还不明确,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就2019年10月-2020年4月我院门诊就诊的2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研究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共2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用双盲随机选取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探究组12例,性别比男:女(8:4),年龄资料,下限值为24岁,上限值为75岁,平均值为(41.75±5.42)岁,病程6周-4年,平均病程(1.72±0.54)年;对照组12例,性别比男:女(7:5),年龄资料,下限值为23岁,上限值为74岁,平均值为(42.14±5.13)岁,病程7周-4年,平均病程(1.69±0.61)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开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义。

选取标准:选取各项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选取未合并其它重大疾病的患者;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选取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多种病症或者其他骨质疾病的患者;排除不可耐受此次研究或者对此次研究过敏的患者;排除精神异常或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穴位选择:腰阳关、大肠俞、小肠俞、气海俞、八髎穴、肾俞穴均取双侧穴位,承扶穴、秩边穴、殷门穴、委中穴、环跳穴、阳陵泉、昆仑穴、承山穴,选择2.5-3寸毫针,穴位消毒后进行针刺,针后在大椎至阳关、腰阳关或者命门进行艾灸,灸至局部红肿为宜,一般为15-20min,每次针灸留针20min,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坚持治疗2个疗程,间隔2d继续治疗[1]

探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前进行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方式为:患者平卧,在腰部脊柱双侧沿着膀胱与患侧肢体后外侧,进行按、滚、拿、揉5-15min,放松肌肉,肘尖或者指腹按摩小肠俞、肾俞穴、大肠俞、按、点揉5-10min,承扶、委中、承山、阳关以及居髎,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状况进行腰椎政府按摩,常见手法有后伸扳法、旋转复位法和斜扳法,对突出髓核刺激和压迫神经的状况进行调节,缓解外周压力,促进椎间盘复位。推拿后稍作休息进行针灸治疗,针灸方式与对照组相一致,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坚持治疗2个疗程间隔2日再行治疗,共治疗4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症候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方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上火、肌肉损伤、疼痛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0.0对临床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测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探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探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截图1737098469.png2.2探究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的比较

探究组中医症候评分为(2.1±0.9)分,对照组为(3.7±1.1)分,t值为3.899,P值为0.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将其归为“痹症”“腰痛”或者“腰痹”范畴,出现这一病症的主要原因为劳损、外伤、筋脉失养或者肾气不足所致,致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针灸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其能够良好的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和扶正祛邪,改善临床病症。推拿在临床中可通过穴位、经络按揉、点、拿、推等方式,止痛扶伤、疏通经络以及推行气血,可有效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但其对治疗医师的要求较高,针灸刺激强度,针灸穴位的准确性,推拿手法以及力度等均需准确掌握,稍有差错均可诱发不良反应,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另外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与患者的体质、年龄以及发病因素等有较大的关系。

此次研究结果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可以有效的改善临床病症,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中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原因分析为:针灸与推拿方式均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病因、病症,两种治疗方式联合运用能够更好的保障治疗效果,而其治疗损伤较小,临床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运用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中广泛推荐运用。

综合来看:腰椎间盘突出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治疗病症,降低中医证候评分,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在实际临床中可依据患者的病情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帅.中医针灸结合中医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3):213-215.

[2]刘继茂.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综合疗效[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