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城市环境噪声及其治理对策

刘佳

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环境噪声已经成为影响市民生活、工作的一大因素。因此,城市环境噪声的监测与治理已经成为各地环保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凸显出来。相关部门通过开展城市环境噪声监测及治理工作,搜集了大量的城市环境噪声参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制定了优化方案。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深入城市内部,对噪声产生的原理及控制方法进行深入讨论,并对目前的治理方案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基于此,本文将对城市环境噪声及其治理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城市环境;噪声;治理对策
DOI:10.12721/ccn.2023.15727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噪声污染概述

噪声重点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出现的声音,这种声音会通过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借助相关介质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所讲的噪声污染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结合生理学的基本观点分析,但凡是可以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等活动的声音,被统称为噪声。这种噪声的影响巨大,除了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降低生存质量。在噪声不断影响人和周边环境时,便会出现噪声污染,这种污染危害性较大,覆盖面较广,若未能及时地遏制,将会产生严重后果。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多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满足了人们的生产需求,除了带来雄厚的经济效益外,也让噪声污染日益加剧。噪声不但会对听力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还能诱发多种疾病,对于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十分不利。

2 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2.1 交通运输运行产生的噪声

这类噪声主要是指各种机动车以及飞机、火车、船舶等大型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过程中机器设备所发出的噪声。在日常生活中,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超过60km的时速时,会产生十分明显的轮胎与地面接触的噪声。除此之外,道路交通的噪声还会与道路上的车流量、道路本身的宽度、路面是否平坦以及道路两旁的设施、车辆本身的类型等有关。

2.2 居民社会生活产生的噪声

除了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各类声音,还包括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使用时发出的声音,这类声音通常低于80分贝。例如,空调与电视机的平均音量为70分贝,洗衣机则在50~80分贝,电风扇通常为30~65分贝。虽然社会生活噪声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噪声多,还是应当引起重视。

2.3 城市工业生产产生的噪声

这类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劳动,多发生在工厂车间内,可达75分贝以上,甚至有少量车间设备噪声水平可以达到110~120分贝,严重损害居民的听力。

2.4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噪声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建筑订单日益增多。而建筑施工因为要使用到大量的机器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发出各类轰鸣声。一些大型建筑的建设周期往往较长,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干扰十分严重。

3 城市环境噪声治理对策

3.1 交通噪声监测要点

通过开展交通噪声监测工作,除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交通噪声污染情况,还能借此分析出各个道路车流量等信息,为分析交通噪声污染变化因素提供参考,帮助技术人员了解交通噪声的基本变化规律。在进行交通噪声监测的过程中,需要秉持以下原则:

首先,监测点位的布设方案需要能够反映出不同道路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通过具体的监测工作了解不同车辆速度、车型比、敏感建筑距离和高度等相关的噪声污染特点。结合路段的长度以及各路口间的距离,单独测点可以进行一条及多条道路的有效监测。

其次,在选择测点位置的过程中,需要思考非道路噪声源是否会对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并且需要在晴朗无风的天气下完成,当遇到雨雪、雷电等天气时,需要调整测量时段。如果必须在特殊气象条件下完成噪声监测,则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并在监测原始数据上标注好气象条件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如监测环境背景值,后期扣除背景值的干扰),为后续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提供参考。

最后,在监测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实际情况的变化,避免非道路噪声源造成干扰,并进行及时、适当地调整,记录好调整的内容与时间,为后续分析提供参考。

3.2 加强建设环保执法装备能力

需要高度重视噪声污染的危害,运用科学手段规范相关噪声防治装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对于环保管理人员来说,其必须密切关注城市噪声的问题,必须在处罚时出示十分详实的证据,并依据规定的处罚措施,使得受罚者能够真正意识到自身问题,保证不会再犯。所以,对于噪声监测部门而言,精密的监测仪器极为重要。此外,还要定期学习国外一些深刻且有效的分析方法,以此来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提高噪声判断结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国内对应部门还可以创建专门的奖励机制,将监测结果和个人绩效紧密进行联系,充分调动噪声监测人员的监测工作积极性。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的效率,还保障了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规范进行。

3.3 城市规划与功能分区注重前瞻性

城市环境噪声与城市规划和功能分区具有潜在联系,例如,一个城市的生产与交通必然会导致城市区域的噪声污染。但是,通过合理并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与功能分区,则可以减弱这一负面影响。在城市建设稳定之后,对其中心区域进行大规模改造要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巨大的,所以相关单位可以预先对城市旧城区进行改造,或是开发新区。在开发新区时,要对城市道路系统与功能分区进行合理规划,将城市的经济重心通过建设开发区,或是改善旧城区等方式转移,再对新形成的旧城区进行改造。

3.4 强化环保执法人员的能力,并积极展开宣传工作

国内有关部门一定要尽力提高环保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比如可以有规律地实施一些技术培训活动,帮助环保执法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巩固已有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切实做好自我监督,完善执法过程的合理性,熟练掌握相关规章制度。借此来不断提高执法效率,最终达到降低城市噪声污染的目的。与此同时,应当定期实施环境宣传工作,使工业企业及相关城市环境噪声产生者切实了解噪声污染的严重性,以及控制噪声污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还可以将噪声污染和防治的内容搬上荧幕,借助高科技的传媒手段,实现合理的宣传,一方面大大提升社会发展的效率,另一方面还规范化解了一些冲突。

3.5 建立完善的衔接配合工作机制

城市环境噪声监督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的内容,是一项十分繁杂的任务,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此外,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必须要将权力尽可能下放给环保部门,保证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继而提高综合执法效率;与此同时,政府应当根据实际噪声污染情况,实施环保部门的定期验工工作,保证环保部门可以尽全力投入到噪声污染控制的过程中,并根据噪声污染设置专门的备案制度,有效实施综合管理;当地政府还可以设立规范的联动执法会议制度来防治城市环境噪声,保证发生的噪声污染能得到更好的处理;也可以搭建专属的紧急案件联合调查体系,保证不同部门间的工作可以很好地衔接。必要时还可以搭建城市环境噪声案件移送体系,使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的执法程序更加规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噪声污染问题属于全球性问题,在我国也是一大公害。而要推动环境保护、构建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环保执行队伍,并为其配备齐全的环保监测措施,确保执行力度,发挥法律政策的震慑作用。同时,企业与个人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控制噪声排放在合理合规标准内。

参考文献:

[1]蒯莉.环境噪声监测及其污染控制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0):72-73.

[2]宋华振.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监测技术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0):84-86.DOI: 10.16317/j.cnki.12-1377/x.2021.10.028.

[3]于涛.城市环境噪声控制问题及治理策略[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