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环境管理中大气污染防治的对策分析

王书献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摘要: 生态环境保护是近年来国家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相关的环境工程项目也因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是众多环境工程中的重要项目。大气污染的来源涉及多种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因此在新时期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的成效也成为迫在眉睫的关键工作。鉴于此,本文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题,对当前防治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有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环境管理;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DOI:10.12721/ccn.2022.15709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当前人类遭受着各种环境问题的影响,其中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其严重地破坏着地球的自然环境,也同时给人类的良好生活环境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恶劣后果。因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自然保护与环境工程建设,政府部门也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所有工作中的核心工作。要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成效,政府相关部门就必须提升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研究与探索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法及政策,这样才能制约大气污染的发展以及降低其所产生的危害。

1 大气污染简述

人类的各种活动如城市化建设、工业生产等,以及自然界的活动如火山喷发、山林火灾等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物质进入大气中,这些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界限后,将会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这就是所说的大气污染。相对于其他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某个区域的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后,污染物会随大气流动而扩散至其他区域,造成大面积的大气污染。另外,大气污染物来源十分广泛,因此其成分也十分复杂,从而也提升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难度,需要结合不同环境与污染来源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

2 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的痛点

2.1缺少科学的防治管理方法

“结果结合人工防范”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式,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中,主要以污染现状为依据开展后期的环境治理与防范工作。此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能让大气环境在一定的时间内恢复正常,体现出防治管理工作的成效,但缺点是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大气污染防范的目的。除此以外,尽管我国当前越来越注重环境工程的建设发展,但其发展深度仍有待提高,主要的问题在于环境工程建设发展缺乏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管理过程中仍以人工手段为主,导致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人员无法从全局角度对大气环境进行综合管理与分析,无法在大气遭受污染前进行干预处理[1]

2.2缺少健全的防治管理系统

首先,“惩罚与优惠扶持”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的制度形式,即惩罚污染大气环境的区域主体,鼓励与扶持各区域政企引入绿色环保生产技术与设备。从现状看,相关的制度建设已比较完善,但对应的执行机制仍需要继续健全,否则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人类不合理排放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废气废物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严格管控污染源头是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从实际管控成效来看,虽然政府部门制定了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了相应的管理审查工作,但由于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管控大气污染源头的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

2.3 防治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目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实现自动化程序监控取代过去人工监控的形式。但由于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同时对于不同的污染物或数据指标要有不同的分析整理方法,因此仍需要人工辅助配合自动化程序监控,在这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综合专业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从现状看,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仍比较薄弱,同时由于体制环境的影响也使得人员在防治管理工作上缺乏主动性,造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所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

3 环境管理中大气污染防治的对策

3.1 运用科学的防治管理方法

要想取得显著的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就必须运用科学的防治管理方法。第一,应当对目前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将管理策略从过去的“从结果出发”转变为“前期开始预防监测”,并细化整体工作流程,以及强化过程中段的管理力度和后段的经验总结能力,从而在全局上实现大气环境的综合防治管理。为此,相关部门需要提前评估与分析区域的大气环境,做好前期的预防准备工作。然后结合区域的生产与经济模式,运用科学的监测手段如远程雷达等,实时监控区域的大气环境状况。最后,管理人员要定期整理与分析相关的监控数据,以此作为防治管理工作的数据支持。第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为防治管理工作创造新的平台,并将其作为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支撑。将信息化环境监测数据与线下环境勘察人员数据相结合,按照以技术为根基、数据为指引的原则,确定大气污染物来源,从而及时调整防治管理工作[2]

3.2健全防治管理系统

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系统是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内容以及强化“惩罚与优惠扶持”政策的执行效果。比如,按时对各区域的大气污染监测情况进行数据整合与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各个主体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又如,建立奖惩制度,对污染企业治理大气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奖励或惩罚,从而促使企业自觉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其次,政府部门要克服大气污染源头治理工作上的一切困难。为此,第一应当以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并根据相关的国家管理标准,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管理方案。相关部门可以分析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交通建设水平以及工业规模等因素,调整自身的工作,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管理对策。第二是严格管控污染源头,从根源上抑制污染物的排放。因此需要大力倡导区域化工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引入绿色生产技术,从而在源头上做好防治管理工作[3]

3.3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对防治管理工作的最终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因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长远发展。基于此,相关部门要重视人员的培训教育,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先进的防治管理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注重人员观念与意识的培养,强化管理人员在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提升管理主体的综合实力。

结语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关乎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以及人类的存亡。因此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要深刻理解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切实做好大气环境的监测与防治工作,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防治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车冬妮.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1(12):53-54.

[2]马堂文.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J].化工管理,2021(32):38-39.

[3]刘刚.基于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探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0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