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初中生学习习惯培养初探

宋永丽

濮阳县第一中学,457100

摘要: 叶圣陶曾说:“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一名学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直接影响他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形成。为了进一步了解城镇化学生习惯养成现状,探寻习惯培养的方法,提高农村—城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开展如下探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初中生;学习习惯;培养
DOI:10.12721/ccn.2021.1590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由于我国不断地加快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如今,人口的流动与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重要了。而目前农村人口也慢慢地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流动,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到城市中,并且在城市的市区或者流入地成长,因此流入地的教育发展和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城市学生相比,转型中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因此如何做好城镇化进程中初中生学习习惯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认真扎实地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必要前提。通过预习,不仅可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初步扫除课堂学习中的大多知识障碍,并标记难以理解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重点听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还要将这一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要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纳入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事件中落实。此外,还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首先,列提纲。明确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导向性地预习。其次,抓两点。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紧扣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性地自学。

再次,寻联系。初步了解新知识,调动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寻找突破口,实现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勒记录。把难以理解的或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标注,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或者咨询教师。

二、培养学生专注,上课的习惯

专注上课除了注意力集中,还要会聆听、会思考、会合作、会质疑。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专注上课的习惯。一是让学生知道聆听什么,增强聆听效果。教师要告诉学生,不仅要聆听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对旧知识的温习、重点难点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及易错的地方,还要聆听其他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等。二是让学生知道思考什么,增强思考效果。让学生带着预习时的困惑,比较一下教师的解题思路和自已理解的区别,思考自己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是否有交集,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别的同学的作答。三是让学生学会合作。新课改提出,合作、探究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这就改变了以往学生闭门解题的模式,通过互动合作,共同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与别人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既高效、愉快,又充满着激情和活力。四是鼓励学生质疑。“学者领要会:疑。”面对问题,要克服怕别人笑话的心里障碍,敢于回答;要排除不懂装懂的虚伪心态,勇于直视自己的不解;要树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探索精神,敢于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养成寻根究底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巩固复习的习惯

复习不是我们常说的简单地做作业,而是及时归纳总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和全面系统复习的综合体。一是及时归纳总结。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先不要急着去完成当天的作业,而是在大脑里面对当天的内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分,以及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二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梳理好知识,计划好时间,在自已确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去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已根据情况自定的任务。在做的过程中,对作业中的每一.道题, 都要认真对待.寻求解决的办法。作业完成之后,还要进行一次回头看,确保其正确性。加为琳错误,乃时纠错,三是全面系统复习。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前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小结,使其形成一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图,在查缺补漏的同时,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

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生必须准确理解数学概念,而准确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要正确地表述数学概念。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防止并纠正概念表述常见的错误,比如以偏概全、减少内涵、偷换条件、混淆概念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使用数学语言时一定要严谨,尤其在概念的讲述上,一定要对重点字、词进行反复推敲,从而一字不漏地表述给学生。中学阶段,各个概念之间有较大的相通之处,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相通之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而且有利于教师今后顺利地开展概念教学。

五、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的大量数学知识就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既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顺利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大量心理实验表明,初一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这一时期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第二,在教学中不仅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在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表扬并给出最佳解释,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言语思维的习惯。第三,当学生正确回答出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回答不出或者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应马上否定,而应给出相关提示,从而引导学生将问题回答得更加令人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经常性提问

经常性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方面。教师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切忌设置学生随口就来、张口就答“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滥竽充数,也会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提问有利于及时排除学生思维障碍,激励学习。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内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使学生在提问中学习知识,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教师也要充分适时表扬,注意引导,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持续发展。

(二)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其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要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固正纠偏,不嘲笑其他同学的错误;在课外要组织学习兴趣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疑,共同提高。

结语

总之,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才会在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上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成长。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 -个 长期的工程,这就要求教师有打长期战的心理准备,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经常关注、耐心纠正。

参考文献

[1]章小红.如何培养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J].祖国,2017(24):240.

[2]刘子源.好习惯,终受益——谈初中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