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环境监测中地下水和土壤监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武东江

牡丹江市绥芬河生态环境局

摘要: 针对地下水以及土壤开展监测工作是掌握地下水以及土壤现状的主要方式,便于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实际监测中仍旧存在某些问题,以至于工作效率缓慢,质量效果不佳,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基于此,文章对环境监测中地下水和土壤监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概述工作中常见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保证生态环境质量。
关键词: 环境监测;地下水;土壤
DOI:10.12721/ccn.2022.15708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地下水、土壤等均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但伴随工业快速发展,废弃物质随意排放,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不仅如此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正因如此,必须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这是发现地下水以及土壤问题的有效方式,通过采集的数据资料对资源做出准确评价,基于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案,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1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监测中的问题

1.1土壤监测

1.1.1污染监测范围小

基于工业生产,土壤污染愈发严重,经监测其中存在大量金属元素,超过既定安全标准。同时土壤污染呈现多样化特征,这表明污染土壤的因素不仅仅有金属元素,还包括毒性物质。考虑到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土壤监测已在多地实施,但是当前土壤污染监测缺乏系统特征。政府愈发重视针对土壤环境开展的监测工作,然而只以部分区域作为核心,并没有大范围普及,难以掌握其它地区土壤状况。

1.1.2污染成因不明确

土壤污染并不是由某一种物质造成,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农药化肥、污水灌溉等均是污染土壤的主要原因。只有污染源确定之后才能对环境加以治理,然而污染源确定并没有成为监测工作重点,对污染成因的分析存在缺失,这些都是影响监测质量的主要原因。

1.2地下水监测

1.2.1监测站分布不合理

检测站是掌握地下水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水资源保护屏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水平存在差异。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可用资源充足,技术具有现代化特征,能够及时更新检测设施,监测流程愈发完善,监测质量较佳。而经济发展缓慢地区可用资源有限,资金匮乏,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地下水监测具有的必要性及作用,监测站布置缺乏合理性,效果不佳。同时资源保护受到制约,结果准确精准度不足。

1.2.2经费不足设备落后

尽管近年来政府愈发重视地下水监测,但资金投入有限。地下水监测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故而所用技术较为传统,甚至部分地区仍旧采取人工监测方式,以致于监测时间过长,监测结果与实际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地下水成分复杂,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多,传统设备已经无法为监测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1.2.3监测项目单一

地下水监测旨在掌握当前地下水环境整体状况,以便可以实现资源持续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定当前地下水质维度,这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地下水维度主要是指水位、水质、水量以及水温,基于四者可形成适用于地下水监测的逻辑。但是部分地区只注重水位、水温,监测范围受到限制缺乏代表性,很少有地区注重地下水维度,而这不仅使监测项目过于简单,同时监测效果不佳,无法掌握资源实际情况,特别是城市水源等区域,监测项目存在缺失的情况,水资源环境监测并不合理,明显不符合水资源利用的客观需求。

2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监测的优化对策

2.1地下水监测方面

2.1.1完善地下水监测动态系统

为掌握地下水状况,监测工作需以生态系统作为核心,从不同方面入手进行强化,确定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引入新型技术手段,更新设备,增强技术应用水平。通过超声波监测当前水流量,保证监测结果精准程度。测定水位,当水位低于标准线时设备会立即发出警报信息。

2.1.2完善监测内容

地下水之所以受到污染大多是因人工开采以及污染物下渗所致,譬如人工开采会改变地下结构,影响地下水位,从而形成饱气带,因此而创建的环境具备氧化作用,可以溶解大量CO2,当钙镁离子被释放之后,水的硬度会随之增强。因此为掌握地下水实际状况,不能仅考虑污染。水质分析是地下水监测主要内容,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污染现状。

2.2土壤监测方面

其一样本采集之前,针对土壤所用监测技术具备较强的专业特征,为保证工作可顺利开展,工作人员必须掌握采样、监测等工作标准,所有监测人员必须持有资格证才能进入工作岗位。试验分析之前对所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根据预先编制的方案保证工作效果。其二样品采集必须由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同时监测人员要掌握样本采集方案,对所用工具进行清洗,做好标记,采集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及全面性,同时记录采集信息,以免出现样品混乱的情况。其三样品制备同样由两名工作人员负责,落实保护措施防止样本质变。其四分析数据,提升结果准确度,如果某组数据存在异常则说明该组结果错误,需重新检验。

2.3设置监测预警系统

针对环境监测创建的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于治理不便的区域,通过该系统对区域进行动态监控,这是掌握区域环境实际情况最为有效的方式,便于治理措施落实在工作中,可对污染范围进行控制,改善区域内环境质量。监测部门对环境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基于区域环境具体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方式,以保证预警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具备适用特征,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处理,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检测,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工作人员只有明确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才能端正工作态度,这也是保证监测数据结果准确性的基础条件,结合环境选用合适的监测结束,对环境处理方案作出适当调整,加快问题处理效率,弱化负面影响。

3结束语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基于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保观念逐渐转变,环境保护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针对环境开展检测工作旨在掌握环境现状,这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考虑到地下水以及土壤等受到污染之后造成的危害,应合理运用监测技术,伴随工作开展对技术进行优化改进,弥补监测工作暴露的缺陷,以便掌握地下水质量、污染状况、污染成因等,进一步提升监测结果准确性,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资源浪费,提升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肖雅君.探索环境监测中地下水和土壤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9.

[2]罗慧荣,杨利航,白杨.探索环境监测中地下水和土壤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区域治理,2021(7):4.

[3]吴炳海,范正杰,叶兴凯,等.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环境监测方法的探讨[J].区域治理,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