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王盘龙 黄宝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30

摘要: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以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为题,先后介绍了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基础理论,影响因素及具体的控制策略,希望该研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其应急响应能够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控制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8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暂态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在面对故障或扰动时的应对能力。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系统抗扰动能力、避免大规模停运、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基础理论

1.1电力系统暂态过程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扰动(如短路故障、发电机脱落等)后,系统是否能够恢复到稳定状态并维持正常运行的能力。暂态稳定性的研究涉及故障发生后的动态响应,即在扰动发生后的瞬间,系统各部分的物理状态如何变化,并判断系统是否能够从暂时的不稳定状态回归平衡。具体而言,暂态稳定性主要通过观察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的运动特性和能量变化来评估,确保其在经历短暂的动态过程后能够平稳过渡至新的稳定状态。

1.2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

暂态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包括时域仿真法、能量函数法和李雅普诺夫直接法.其中,时域仿真法是通过求解电力系统状态方程,模拟故障发生后系统各部件的动态响应,适用于复杂系统和多重故障情景。而能量函数法则基于系统的能量变化,分析系统在发生扰动后的动能和势能转换,判断是否能达到新的稳定平衡。此外,李雅普诺夫直接法是一种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构造合适的李雅普诺夫函数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数学严谨性,能够为系统稳定性提供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依据。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复杂度的系统和故障类型。

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1故障类型和位置

故障类型和位置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具体地说,不同类型的故障,如单相接地故障、三相短路故障、两相接地故障等,会对系统的暂态响应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三相短路故障会导致更大的电流波动和更严重的电力不平衡,因此对系统稳定性构成更大的威胁。而单相接地故障则可能通过地电流的传播影响系统的暂态过程,但其影响通常较为局限。

此外,从故障位置这一方面来说。在如高压输电线路中。故障发生在距离发电机较近的区域时,系统的短路电流较大,可能导致发电机转速急剧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发电机失步,进而引发大规模停运。相反,若故障发生在远离发电机的地方,虽然系统的电流扰动较小,但也可能导致系统的负荷分配发生剧烈变化,对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故障的准确定位和及时处理是保障系统暂态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2.2系统参数

电力系统的各类参数对暂态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发电机的参数,包括额定功率、转子惯性、同步电抗等,决定了发电机对系统扰动的响应特性。转子惯性较大的发电机能够较好地抵抗短期的功率波动,降低系统失步的风险。而较小的惯性会导致发电机在故障发生后的动态响应较为剧烈,从而影响系统稳定性。此外,线路的参数,包括电阻、电抗、传输容量等,也会影响系统的暂态响应。线路的电抗过大会增加故障期间的电压波动,并可能加剧系统的不稳定性,而过小的电抗则可能导致电流过大,进一步加剧发电机失步的风险

2.3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是决定暂态稳定性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具体来说,发电计划的安排对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合理的发电计划能够确保系统的负荷需求得到平衡,从而减少系统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例如,当系统负荷水平较高时,如果某一发电机发生故障,其他机组可能无法迅速提供足够的功率支撑,导致暂态稳定性下降。此外,系统的负荷水平也决定了发电机的负荷情况,负荷过高时,系统的应急能力较弱,易受到扰动的影响;而负荷较低时,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较好,但可能存在调节困难。负荷的不平衡会引发功率波动,增加系统的动态扰动,影响稳定性。

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控制策略

3.1预防控制策略

预防控制策略主要通过优化系统运行方式和提高系统备用容量来减少系统故障发生的风险,提升系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优化运行方式 是指通过合理安排系统的负荷分配、调度策略和发电计划,确保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例如,可以根据负荷需求、发电机组的负荷能力和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动态调节,避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过载或电力不平衡的情况。通过优化运行方式,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从而降低暂态失稳的概率。

此外,提高系统备用容量同样也是主要的预防控制措施之一。其中的备用容量是指系统中用于应对突发故障或异常情况的额外发电能力。当系统某个发电机组出现故障或负荷发生剧烈波动时,备用容量可以迅速投入运行,维持系统的功率平衡,避免系统发生频率或电压的不稳定。因此,通过提高备用容量,电力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暂态扰动,确保系统稳定。

3.2紧急控制策略

当系统出现暂态失稳的风险时,需要快速启动紧急控制策略 ,以防止故障蔓延或系统进一步恶化。而快速切除故障便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应急手段。通过快速定位和隔离故障区段,系统可以有效避免故障影响的扩展,减少对其他部分的冲击。此外,在系统过载或故障情况下,通过及时切除某些负荷或机组,系统也可以减轻瞬时压力,降低过载风险,从而保持剩余机组的稳定运行。

3.3恢复控制策略

除上述控制策略外,当系统发生较大范围故障后,恢复控制策略 变得尤为重要。例如,黑启动方案是恢复控制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即在电网完全停运的情况下,通过具备独立启动能力的发电机组(如水电机组、燃气机组等)启动,逐步恢复电力系统的供电。通过黑启动方案,能够在没有外部电力支持的情况下,逐步恢复系统的稳定性,为后续的负荷恢复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的研究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分析方法和控制策略的深入探讨,能够为实际工程中电力系统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未来,随着智能电网和新型能源的普及,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研究仍需不断创新,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电力网络挑战。

参考文献:

[1]江昌旭,刘晨曦等.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策略研究综述[J]高压电技术.2023(02):5171-5186.

[2]耿华,何长军等.李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研究综述[J]停电技术.2022(09):3367-3383.

[3]黄林彬,辛焕海等.电力电子并网装备的同步稳定分析与统一同步控制结构[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0(0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