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

张鑫

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36800

摘要: 以大概念、大单元为核心的课程教学设计,已经成为学科教育的演变趋势、热点问题。重视学科大概念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以及突出教师在地理知识结构化设计方面的作用,均是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对这样的发展方向加以重视,并循此思路做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可在学生地理知识结构化水平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新的发展趋势下,进行学科大单元为统领的教学实践探索活动,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09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课程改革逐步推进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出现了很多成功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案例,这些案例验证了大单元教学的价值,特别是展示出了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本文主要对大单元教学的作用进行具体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高中阶段的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关键点及其所涉的内容,希望能够推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发展。

一、做好单元目标的设计

若想在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做好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是将单元目标设计做好。

以“全球性大气环流”部分的教学为例,对此问题展开说明。地理教师要做好学科大观念的提炼,借此给单元内容的呈现,给单元体系的构建要点注入灵魂。学科大观念是大单元教学的灵魂,这种观念并非一般所认为的基本概念,是从学科核心素养观念出发,对于学科单元的综合呈现。在这个例子里面,教师可以考虑把四大圈层物质组成同循环运动共同塑造地球表层形态,当作基本的学科大观念,有机统合大气圈、水圈等细分的课程内容。在大气圈细化部分,还可以从教材出发,进行气温、降水、天气、气候、气象灾害等方面内容的具体分析,以便在设计上形成完整化单元内容体系。第二,为了单元目标在设计上拥有更加合理的效果,教师还可基于上述学科大观念,将目标和问题相协调。教师可以展示理想化单元基本问题,使问题指向于大观念。本例中,教师可以把大气圈内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当作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希望借助此基本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对学科大观念的兴趣,对单元内容学习的热情。对于教师而言,在学生学习期间需要做的,是持续性巩固基本目标、问题中心地位,引导学生兼顾不同观点、权衡不同证据,用证据论证自己对目标和问题的想法。

二、优质教学情境的构建

大单元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应当是放置在真实情境之内的,而非置于由教师虚构出来的、教材提供的过于理想化情境。为了产生更为优质的大单元教学效果,高中地理教师理应突出真实情境的价值,从单元核心目标与核心问题出发,形成生动的“情景剧”片段,使学生有机会经历从事实到概念,再到结构、应用的完整过程,这是促进其深度学习的必要原则。

例如,当面对“地球和地球运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前期要以学生为主,接受核心议题的引领,核心议题是:地球是如何成为宇宙之中唯一一个能够孕育高级生命的星球?教师可借助《流浪地球》电影片段,展示出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地球“流浪”之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地球上出现生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人类想在火星上面生存,要避免哪些恶劣环境的限制与影响?地球有什么样的独特结构?此种情境创设,以及配合核心问题的问题,较好地摆脱了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不利局面,使学生能够高度自主地应对大单元教学时的各个任务点,分别从“流浪地球”的事实、孕育生命的条件、地球圈层结构等角度,深度理解与认知必要知识点。

事实证明:学习单元之所以被称之为学习单元,是由于单元构建对于学生认知过程的统一性,且可以体现出学生的认知逻辑、生活逻辑,说明了为什么要构建和单元教学内容相一致的优质教学情境。因而我们需留意情境化设计在学习内容还原于生活场景方面的优势,情境创设之后,更多关注教学交互情况,更加灵活地选取教法,为学生推荐学法。考虑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点在大单元教学中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们需关注学生学习体验情况,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拥有更大知识广度、知识深度探索的可能性,并通过具体方法,使各项教学侧重点得到回应。在大单元教学视域之下,突出学生感知的侧重点,可采取演示法与实验法来满足;关注学生实践的侧重点,可采取调查法与观察法来满足;强调学生探究的侧重点,可通过案例法、发现法、问题法来满足;重视学生合作的侧重点,可通过小组法、角色扮演法来满足等。

三、做好针对方法的评价

要对大单元教学设计应用时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加以关注,并提供与之相对应的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展现出优势作用。教学时大单元目标是不是可以顺利实现,学生是不是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情境内拥有足够丰富的知识,是否使自身有关能力得到发展,这些问题均要得到科学教学评价的反馈。高中地理一线教师往往更多关注怎样备课、怎样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对于教学评价部分往往忽略,只将最终的成绩当作标准衡量学生学习过程,这种做法对于常规教学来说是偏颇的,对于大单元教学而言尤其需要避免。

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大单元教学真实情况出发,关注对学生思维结构的评价,而这也正切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思维结构可划分成无结构、单一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拓展结构等项目。依传统教法,学生在思维发展方面,更多表现为单一结构或者多元结构,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只注意到一种要素,或注意几种要素却无法将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大单元教学本身非常关注学生思维构建,教学评价时,教师亦应借此机会,突显对学生思维结构方面的考查,为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较为枯燥,然而教师若是可以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对于地理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学生会更容易发掘地理知识中蕴含的趣味性。使本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受到重视,这会让学生拥有全面发展的机会,这要求教师突破地理教学思维局限性。这两种要求结合在一起,共同促成了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从理论走向实践。

参考文献

[1]顿继安,何彩霞.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课程,2019(18):6-11.

[2]汤秀文.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