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CSR)以颈椎压迫神经根致颈周血液循环障碍、疼痛应激刺激等为主要病理特征,以颈肩疼痛、手臂麻木、头晕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类型。常规康复以牵引、理疗及颈托为主,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症状改善,但整体疗效不甚理想。本文主要探讨中医特色疗法针灸及推拿在老年CSR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该病临床防治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老年CSR患者;所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20年1月~2020年12月;样本量:80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综合检查而获得确诊者;(2)对治疗方法知悉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对治疗方案有禁忌症者;(2)有颈椎疾病手术史者。分组方法:随机分组法;分组结果:C组(n=40)和C+Z+T组(n=40)。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的差异对比,P>0.05,对比结果如表1:
表1 C组和C+Z+T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1.2方法
C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疗法。(1)颈椎牵引。采用专业医用颈椎牵引治疗仪,指导患者取坐位,颈肩部呈放松状态,根据患者机体状况及耐受力合理设置牵引重量,约3~6kg,每次牵引20min,每2d牵引一次,疗程8周。(2)红外线理疗。采用红外线电脑中频治疗仪予以颈椎、肩部照射,30min/次,每日1次,疗程8周。C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有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告知其治疗流程以及配合方法,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状况,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细致耐心解答,告知患者复诊时间等。
C+Z+T组40例患者在C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灸、推拿康复干预。(1)针灸。材料准备:1.5寸豪针;取穴:取患者风池穴、百会穴、天柱穴、肩井穴、阿是穴、大椎穴等;操作:指导患者取坐位,对上述所选穴位予以皮肤组织清洁消毒后,采用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每2d针灸一次,疗程8周。(2)推拿。指导患者取坐位,操作者于患者背后站立,选择推拿位置:颈肩部、项韧带、斜方肌、肩胛肌及风池穴、百会穴、天柱穴、肩井穴、阿是穴、大椎穴等穴位。推拿手法:颈肩部采用抖、揉、拿手法;项韧带采用拇指拨法;斜方肌、肩胛肌采用提揉法、㨰法;风池穴、百会穴、天柱穴、肩井穴、阿是穴、大椎穴等穴位采用大拇指点穴法。每2d推拿一次,疗程8周。C+Z+T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方法同C组患者。康复护理方法如下:(1)急性发作护理:患者在急性发作阶段叮嘱其保持卧床休息,从而降低颈椎局部的负荷。告知患者避免进行剧烈的颈部活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状况,遵循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积极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的清洁、穿衣等自理活动,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2)颈部保暖护理:向患者讲解进行颈部保暖有利于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并加快炎症和水肿消退。叮嘱患者日常随气候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秋冬季节利用围巾等进行颈部保暖,夏季避免颈部对空调或风扇直吹;(3)生活指导:向患者讲解日常选择高度适宜以及透气性良好的枕头,结合患者的生理位调整睡眠时的枕头高度,例如仰卧位时确保枕头高度约8~10,以及将枕头置于颈后,确保头部能够维持微微后仰;保持侧卧位时需要确保枕头高度与肩同高,进而使颈椎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促使颈肩肌肉获得放松,改善紧急痉挛状况;(4)颈部锻炼指导:向患者介绍通过进行科学的颈部锻炼有利于提升颈部韧带的强度以及改善肌肉力量,可指导患者通过抬头望月以及左顾右盼等方式进行颈部锻炼,上述各动作每次重复进行3~5次,每日坚持练习2次,在颈部锻炼中确保动作的轻柔和缓。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干预价值
于C组和C+Z+T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从肢体(颈肩部、手臂部)麻木、肢体疼痛、头晕、视力障碍四个症状予以积分统计,各项目采用0~3分评分制,总分12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临床干预效果评价:I级:总症状积分下降70%及以上;II级:总症状积分下降50~69%;III级:总症状积分下降50%以下。临床干预有效率=(I级病例+II级病例)/总病例×100%[1]。
1.3.2颈椎功能
评价时间: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评价工具:JOA17评分法;评价方法:JOA17分值越高,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软件为统计处理平台,计数数据记为百分比(n/%),计量数据计为标准差(x̄±s),c2 、t检验, P<0.05提示数据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干预效果
表2 C组和C+Z+T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比
治疗前,C组和C+Z+T组症状总积分比较,P>0.05;治疗后,C+Z+T组症状总积分低于C组(P<0.05)。C+Z+T组临床干预成功率为90%,高于C组的75%(P<0.05)。
2.2颈椎功能
表3 C组和C+Z+T组患者颈椎功能比较(x̄±s)治疗前,C组和C+Z+T组JOA17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C+Z+T组JOA17评分高于C组(P<0.05)。
3讨论
针灸根据中医“循经取穴”理论,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在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下不仅可温经通络,调理气血,改善脏腑功能,且可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改善神经压迫[2]。而推拿通过对特定部位、特定穴位施以专业的按摩手法,可有效舒筋通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温煦脏腑,对改善颈椎神经压迫症状具有显著的作用[3]。本研究中,C组、C+Z+T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康复疗法、常规康复+针灸+推拿,研究结果显示:C+Z+T组临床干预成功率为90%,高于C组的75%(P<0.05)。且治疗后,C+Z+T组JOA17评分高于C组(P<0.05)。即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针灸、推拿可有效提高老年CSR的临床疗效和颈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彦德.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配合推拿、牵引治疗的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05):76-79.
[2]刘华宇,张振胜,丁庆学.针灸推拿联合葛根汤加味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08):129-130.
[3]杨旭.颈椎牵引结合针灸推拿及运动训练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1):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