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当前我国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虽然比较严峻,但只要能够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原因、特点等拥有全面了解,提高对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事关重大,不容忽视,也不容马虎。对此,在开展土壤监测工作中,需要结合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在控制工作中,要提升质量意识,做好必要的采样和实验室质量控制,减少误差和错误,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准确性,为国土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1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
1.1环保意识缺乏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仅是环保部门的职责,更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然而,公众对于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主要是由于自身的环保意识不强,这非常不利于土壤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尤其是部分高污染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漠视法律法规,将污染物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围的土壤和河流中,这也是造成严重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部分农民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高污染的农药和化肥等,造成土壤环境严重破坏[1]。
1.2监测体系漏洞
在调查、监测土壤环境污染系统方面由于不健全的管理,导致管理标准与防治方法缺少针对性,而且排放、控制标准等方面,未能通过具体的标准方法将质量控制环节加以完善。同时,现有的修复规定未能匹配我国实际发展情况,这样很难为控制土壤监测工作质量提供必要保障。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科学构建监测制度,能在细节层面完善制度,搭建可靠性更强的监测质量控制平台,充分利用该平台保障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让土壤环境监测做到有据可依。
1.3缺失先进技术
先进技术缺失也是当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其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低下,无法达到预期治理目标和要求。特别是当前污染成分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利用传统的防治技术已无法实现快速治理的目标,造成了资源浪费问题。当前,土壤防治技术主要集中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领域,部分技术的局限性较大,无法适应多种土壤环境治理,又由于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不高,导致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严重受阻[2]。
1.4污染原因模糊
实际上土壤污染较为复杂,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包含着不合理的工业生产、随意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等,引发严重的土壤环境污染,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关监测部门应全面挖掘主要的土壤环境污染源头,能够在这些来源中找到形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因为以往的土壤环境检测未能立足现实环境,导致解决方法和污染产生原因不匹配。
1.5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涉及各个领域,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由于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新兴工作,需要大量的富有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且任务量较大,但当前由于各个机构急需人才,在招聘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工作人员的考察,没有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责任等方面的考量,往往只注重统计结果,对于各项流程缺乏质量控制,从而导致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足,增加了土壤监测工作的难度,无法严格落实各项规定标准等多项问题[3]。
2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2.1严格控制精密度
进行精密度控制,需要使用特定分析程序,在受控情况下,对于均一样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控制,这种控制体现在分析方法和测量系统的随机误差方面,有平行性精密度、重复性精密度以及再现性精密度。进行精密度控制需要对于相应样品在各个项目分析中进行20%的平行样品分析,在有五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品不能低于一个,这里的平行样包含明码平行样以及密码平行样。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误差要在合理范围内,在平行双样测定的合格率不到95%的时候,除了要对这一批样品进行重新测定外,还需要增加10-20%的平行样数量,直到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超过95%才算完成。
2.2提供全面资金保障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呈现出繁杂性的特点,所以,对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是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应认识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相应加大财政投入比例,并协调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尤其是针对当前重污染行业:化工行业、冶金行业和造纸行业等,这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有害气体,应该通过土壤污染保护税的征收来强化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在拓展资金来环境污染与治理源的同时,为土壤修复提供可靠保障[4]。
2.3落实采样点选择原则
第一,相应监测区域范围内出现严重水土流失的情况下,表面土壤受损严重,这一区域是不适合作为采样点的。第二,农业用地土壤采样中,需要对不良地形进行远离,例如一些洼地和坡地等,最好选择平地以及土壤条件良好的位置作为采样点。工业用地土壤采样中,需要避免在水泥厚的区域采样,也要避免在工业生产车间等位置采样。第三,在道路周围进行土壤采样中,相应采样点应该与公路、铁路等相距150米为佳。第四,在采样点选择中,需要和排水管道以及光缆管道等设施保持相应距离,避免对区域管道安全造成影响。要确保土壤采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按照上述几点原则进行采样,确保采样点的选择合理、有效。
2.4做好采样质量的控制
第一,工作人员应做好采样设备的检查工作,在勘查工作结束后,应出具严格的采样方案,其中就包括采样设备、采样方法、包装等,结合方案操作可减少外界因素对土壤样品的污染与影响。采样前应结合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总体目标,制定周密的方案,并要求工作人员完全按照方案步骤进行工作,以保证采样质量。第二,对于采集设备的检查,应详细检查样品容器是否会与土壤产生化学反应,并分门别类归纳土壤,需要操作人员穿好防护服,减少土壤内的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同时做好采样的记录以及标记检测样品的采集地点。
2.5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
由于监测工作的核心就是工作人员,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职业操守以及行为规范准则进行工作,因此检测机构应通过开展定期培训与讲座等学习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为相关人员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监测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让其了解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作用。另外,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也应依照管理条例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从旁鞭策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与操作方案,促进监测分析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土壤是一种可为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帮助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维护土壤环境、改善土壤污染工作极为必要,而土壤的监测工作又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基于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各机构也应加强对土壤环境监测各个流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土壤治理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子成.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分析[J].乡村科技,2020(15):111-112.
[2]田云聪.对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11):140-141
[3]王爱娟.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集与实验室分析控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1):31-32.
[4]何瑞瑞.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集与实验室分析控制[J].清洗世界,2020,36(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