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穆斯林在英国主流社会的困境与磨合

姚萌蕊

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0

摘要: 英国现今是欧洲接纳穆斯林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信仰冲突、穆斯林与英国白人的种族隔离等问题使穆斯林在英国社会政策和生活领域缺少话语权。一方面是受主流社会排斥而不断深化的伊斯兰认同,另一方面则是急于获得英国主流社会认可而积极融入英国社会。双重认同带来的危机使穆斯林难以融入英国主流社会。
关键词: 英国;穆斯林移民;身份认同
DOI:10.12721/ccn.2021.1570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今天,在英国居住的大多数穆斯林都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或中东移民的后裔。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1980-2006年获取英国国籍的主要穆斯林族群中,印度达到了215,890人,巴基斯坦198,670人,孟加拉92,735人,构成了占主导地位的穆斯林移民人口。[1]其他较小的移民族群则来自西非和东非,塞浦路斯和整个中东地区。移居英国的穆斯林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社区,分布在英国各地。

一、穆斯林在英国的现实困境

在这些穆斯林社区中,特别是来自孟加拉国的穆斯林社区,都处于严重边缘化的状态,并且经常遭受英国本土社会的批评和经济剥夺。他们有着就业难、收入低、卫生条件差、住房环境差、教育水平低、男性失业率相对较高、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率低等一系列生存问题。本节将从教育,就业和宗教偏见三个方面叙述穆斯林在英国的种种现实困境。

1. 教育

教育情况的好坏是反映穆斯林移民生存现状的指南针。英国穆斯林后代受家庭、宗教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英国的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伊斯兰教的特殊性,宗教在穆斯林教育系统中占有很大成分,宗教教育是学校时间表上的必修课,这与当地主流教派基督教大不相同。特殊性导致穆斯林移民的后代能够获取的教育资源微乎其微,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量的公立学校由英国教会和罗马天主教会管理,还有极少数犹太人和卫理公会学校。自1998年以来,少数穆斯林学校才经过英国政府的同意建立起来。然而这个数量极少,目前只有7所,而且只分布在威尔士和苏格兰,北爱尔兰一所都没有。[2]另外,有大量私人资助和管理的伊斯兰学校亟待政府批准。与此同时,穆斯林老师的数量也极少,他们其中的大部分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训练,缺乏相关的教育实践。种种不利条件仅仅只能满足穆斯林期望的最低教育,与白人或其他族群相比,穆斯林儿童已经远远落后了。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不利于穆斯林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如语言不通问题。第一代的穆斯林移民通常受教育程度较低,甚至第二代的穆斯林移民也是如此。他们独特的宗教内部通婚的模式也使他们在家庭中有很大的可能使用本族语言而非英语,新一代在英国出生的穆斯林从小就接受不到父母最有利的语言教育,再加上学校对他们的排斥和隔离,他们虽然出生在英国,却并没有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大部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族裔的学生通常将英语作为第二母语来学习。研究显示,有93%的巴基斯坦族裔学生并不将英语作为母语,相应的孟加拉族裔的学生的比例达到了97%。[3]语言不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穆斯林孩子日后的课程进度,因而只能获得较差的成绩,成绩差更无法获得好的教育资源,无法进入优质大学,如此恶性循环,很难有改变的机会。

总而言之,稀缺的教育资源、较差的学习英语环境、不受欢迎的学校地位等等原因造成穆斯林后代在英国的受教育水平处于最底层,对他们未来就业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2. 就业

英国穆斯林在就业方面的情况也十分不乐观。由于他们长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中的大部分只能从事一些例如包装业,服务业和餐饮业等低端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赚钱少,而且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差,可以说这些在英国的穆斯林群体包揽了英国本地白人劳工不愿意从事的高强度有损健康的工作。更加糟糕的是,这些穆斯林所从事的高强度低收入的劳动密集型

行业,当经济遇到一些状况,受到伤害的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因此他们的失业率比英国当地其他族群要高出许多。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穆斯林的失业率达到15%,大约是基督徒和印度教徒失业率的三倍。年龄在十六至二十四岁的穆斯林人口失业率为17.5%,而基督徒仅为7.6%,印度教徒也仅为7.4%。在教育上他们得不到良好的资源,在经济上他们处于极其低下的地位,这种环境使他们很难有翻身出头的一天。

不仅如此,社会对他们的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对他们找工作时也有很大的影响。假如两位拥有同等学位的巴基斯坦或孟加拉穆斯林同其他族群或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一同应聘同一份工作,被聘用的往往是非穆斯林。同样的,那些因坚持宗教信仰佩戴头巾的穆斯林女性在找工作时,一眼就能被识别出,从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与此同时,大部分在英国处于适龄工作阶段的穆斯林,多数不能拿到从业资格证书,只能在不需要技术含量的低端行业需求谋生的工作。处于社会底层的穆斯林,饱受社会上一系列问题的侵扰。

3. 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2003年12月之前,在英国歧视穆斯林是合法的,因为法院不接受穆斯林是一个民族,尽管奇怪的是,犹太人和锡克教徒被承认是法律意义上的民族。后来虽然出现了宗教歧视罪,但范围仅限于就业方面。在宗教歧视罪出现之前,穆斯林种族饱受社会上各方面的排斥,这种排斥却不包括犹太人和锡克教徒,种种不公和差别待遇越来越成为穆斯林心中怨恨的源头。

欧洲的本土社会有着基督教的背景,对于外来的穆斯林社团一直持保留、怀疑、甚至轻视的态度。尽管现今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欧洲的第二大宗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不再属于移民宗教,但伊斯兰教在欧洲仍然被视为外来宗教,穆斯林移民也仍然被视为外来人口。一神教信仰带来的强烈的排他性使伊斯兰教难以被西方基督世界接受。“9·11”事件后,英国高达82.6%的穆斯林认为受到暗含的、间接地歧视,遭受过公开的、直接的歧视也达到76.3%。[4]穆斯林移民在社会上的种种带有浓厚宗教性的表现,经过媒体的大肆渲染后,在英国民众的眼中俨然成为了一种保守、狂热和恐怖的民族,严重加深了两种信仰间的矛盾。

二、融合与身份认同

随着大量穆斯林进入英国,种族间的差异引起的争端和冲突时有发生,为缓解这些冲突,英国官方和穆斯林双方都做了一些努力。英国政府方面采取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号召种族之间放下歧视与仇恨,尊重彼此。穆斯林方面则更加积极的融入英国主流社会。

英国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其核心是互相尊重文化多样性,承认在英国的各个族裔拥有广泛权益,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的权益。其目的是促进穆斯林移民融入英国社会,在帮助他们融入英国社会的同时,鼓励各族裔保存他们的文化传统。在教育上,增加对穆斯林教育的投资以及增加穆斯林学校开办的数目。政府每年向穆斯林社区学校投入3亿美元来满足穆斯林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还实施了一个“雄心壮志专项计划”,建立贫困地区有才能的穆斯林青年进入顶尖大学就读的渠道。[5]此外,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在审查了“英格兰大学伊斯兰教”的各个方面后,于2007年6月指定伊斯兰教研究为战略性重要课题。除了传统的西方和伊斯兰教学奖学金之外,一些大学现在还提供伊斯兰教研究的组成部分,以及教师和青年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在种族歧视方面,英国政府颁布了《种族关系法》,明确禁止种族歧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穆斯林受歧视的状况。但该法案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并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宗教歧视,因此在英国的穆斯林仍要遭受因信仰带来的种种不公和排斥。在其他方面,英国政府也极其最大的努力改善穆斯林在英国的处境,包括赋予他们新公民的身份,免费向他们提供英语学习课程,给予他们住房福利补贴,为他们开设就业咨询机构等等一系列举措,使他们更好更快的融入英国社会。

为融入英国社会,穆斯林和一些穆斯林组织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如今大多数在英国出生的二代穆斯林往往与他们的父辈有较深的隔阂。他们接受西方的教育,深受平等自由民主等观念的影响,他们想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一些穆斯林组织为了适应二代穆斯林的需求,对其自身做出调整和改变,他们试图抛弃那些原组织中更教条化的教义和观点,不再强调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政治体制。

可以说,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穆斯林从“多元文化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保障中受益,同英国主体民族和文化的关系也大体和睦。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英国穆斯林利用《种族关系法》的部分法案,维护信仰权益,争取到一系列权利。诸如在英国可以建立穆斯林墓地、穆斯林移民在其宗教节日内可以放假、英国的公共场所提供宗教食物等等。整体上,穆斯林的权益得到比较有效的保障。在80年代中期以前,英国穆斯林与主流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多元文化主义的模式在英国初具成效。这一成效具体表现为英国穆斯林积极与政府合作,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在英国的一些机构、公共场所甚至是政府都能看到一些穆斯林的身影。此时在英国的穆斯林已经成为现代英国多元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对英国社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然而,当新一代穆斯林走出校园,面临相当严峻的现实困境时,却发现平等、自由、民主的口号可望而不可即。他们发现很难实现和超越父辈的梦想,其中许多人便转而通过宗教寻求自我,少数人则受到极端主义的蛊惑。1989年的“拉什迪事件”后,英国穆斯林世界引起了广泛的身份认同潮流。当时许多穆斯林抱怨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是冒犯性的,所有有关方面都认为这是穆斯林与西方的战斗。一些英国人在不了解具体问题的情况下,大肆渲染伊斯兰教是落后的、反文明的宗教,导致事情愈演愈烈。在英国穆斯林的抗议之下,掀起了一场由萨尔曼·拉什迪引起的国际争端。可以说,这场争端动员和产生了激情澎湃的穆斯林激进主义,以前没有任何反对种族主义的活动能够像这件事一样激起人心。许多“失去的”或“被动的”穆斯林(特别是非宗教的穆斯林,迄今为止他们的穆斯林背景并不特别重要)发现了一种新的社区团结意识。[6]正如反犹主义对于犹太人保持高度的民族宗教认同有着重要作用一样,欧洲社会对于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抵触、排斥和歧视,也导致了穆斯林认同的加强。以巴基斯坦裔英国穆斯林为例,“他们喜欢突出他们的穆斯林身份,在公众政治场合下尤为如此。当在英国出生的年轻一代移民开始失去他们与旁遮普文化根源的联系时,他们越来越把伊斯兰教作为珍贵的文化身份。巴基斯坦裔穆斯林父母坚持他们孩子用阿拉伯语读《圣训》并且尊重禁止饮酒和婚前性行为的禁忌。这一“认同反弹”对于穆斯林移民所在的国家认同构建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根据英国内政部2004年的一份调查报告,英国穆斯林有26%对英国没有认同感,13%为恐怖主义辩护,还有1%的穆斯林积极支持英国国内外的恐怖主义活动。[7]2001年和2005年在英国发生的穆斯林恐怖事件,引起了英国国内的“伊斯兰恐惧症”,很多英国民众表达了对穆斯林的恐惧和不满,这一切也使希望融入英国主流社会的穆斯林倍感压力。

“拉什迪事件”打破了英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光环,表面的和平已不再。年轻一代的穆斯林在信仰与融合之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们中的一小部分,采取激进的手段表达心中的不满,一系列暴力冲突因此展开。

三、结语

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多样性,同时也需要在各种共同价值观念如人权和平等的基础上,将各组织团体联系在一起。更一般地说,英国不再是一个拥有“多数”白人和“少数”非白人的社会, 而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个团体和社区的社会。对英国曾经是一个基于单一文化的单一社会的怀疑,历史证明,就宗教多样性而言,情况从来就不是这样。从中世纪到21世纪之初,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英国人与穆斯林有广泛的接触。在英国和整个欧洲,伊斯兰教有着历史悠久的血统。“对于英国穆斯林来说,过去不一定是‘另一个国家’。”[8]今天的英国穆斯林社区并没有忽视这一点,社区领导者倾向于强调他们在不列颠群岛的历史根源,并没有设想在其他地方进行广泛的移民。相比之下,传统的英国民族认同“缺乏对伊斯兰对手的自我建构的历史”。因此,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英国穆斯林身份将不会受到传统民族认同的核心组成部分的阻碍。

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转并非仅仅依靠唯一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英国而言,多元文化体系合理而且现实。穆斯林移民与英国社会融合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毕竟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是穆斯林与英国主流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不仅需要英国政府的努力、更需要英国民众及穆斯林族群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燕.《英国穆斯林移民的成因及人口特点》[J].《中国穆斯林》2011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姚萌蕊(1996-),女,汉族,河南省漯河市,硕士研究生,暨南大学,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