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碳理念盛行的影响下,国内煤化工产业在技术开发和运营模式等层面迎来全新挑战。国内多数煤化工企业还处于国际价值链低端,并且成为能源产出低与能源消耗高的典型,导致企业发展陷入瓶颈。若想将低碳理念贯彻落实到我国煤化工产业当中,应在日后发展进程中付出足够的努力。煤化工产业作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产业,如果可以妥善处理前沿技术开发与节能减排等问题,便会推动国家成为危害气体排放量降低的先锋力量。诚然,排放大国过渡为减排先锋力量,关键在于充分落实低碳发展。而煤化工产业相关企业要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敢于承载国家转型发展阶段的重大任务,以自身良性发展带动产业领域升级转型,切实迈进低碳发展之路。
一、基于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困境
(一)煤化工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
近些年,因为国家政策支撑,国内煤化工产业在生产规模上获得明显提升,且对煤化工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力度亦在逐步提高,这些措施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因煤化工企业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部分以电石类与焦炭类产品生产为主导的煤化工企业,频繁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这不但限制了煤化工企业良性发簪,也对煤炭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现阶段,我国在建设以及拟建的煤化工相关项目,总体产能达到4500万吨,乙二醇产能达到350万吨,煤类天然气产能达到1550亿立方米。事实上,多数煤化工项目尚未建设成功,但如果这些产能统一释放,则会导致煤化工产品变成低廉商品,从而对煤化工产业有关项目造成不利影响,并降低工作效率,导致资金短缺,最终使得项目前期策划和后期执行不匹配,导致资源大量浪费。
(二)煤化工产业发展增加了生态资源压力
众所周知,煤化工产业隶属高能耗产业,在我国煤化工相关项目工程中,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已然成为极具隐患性的问题。根据地理区位和气候条件而言,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国内各区域水资源分配也有所不同,难以实现和谐统一。并且,相对地区间在共享和调理水资源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难题,对实际操作产生负面影响。我国诸多煤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营中,伴随科技发展,对于工业水井的建立和挖掘要求也随之提高,并且在市场调控和治理水资源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各个超出实际用水规定的单位组织和煤化工企业支出的经济成本亦在持续提升,甚至会产生工业水质贫瘠与匮乏等问题。所以,水资源势必在未来成为约束煤化工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另外,国家在推动煤化工产业长足发展当中,生成了相对严重的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一般来说,煤化工产业整体运营周期相对较长,且技术手段繁杂,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更多污染源和更高风险,几乎在每个生产环节均会生成有害物质,并且部分有害物质毒性较强,如果生产工作中发生疏漏,均将造成难以想象和挽回的环境破坏问题。
二、基于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径
(一)完善煤化工具体生产流程
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若想合理安排与规划企业发展,应优化与完善煤化工具体生产流程,切实提升煤化工产业生产质效,以此落实该产业及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煤炭类化石燃料为例,其隶属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其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便我国拥有大量煤炭资源,但该资源整体利用率相对较低。若在煤炭资源开发中出现开发过度问题,则会导致煤炭资源出现短缺。所以,应积极提倡低碳理念,与此同时,重视企业良性发展及环境保护,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借助提高煤化工产业整体效能,控制煤化工产业生产实践中的有害气体排放量,而且也能够综合控制煤化工生产实践流程,借助精益化工生产相关技术,持续提高煤化工系列产品纯度,节约煤炭资源使用量,进而落实保护自然资源的低碳发展目标。
(二)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工业领域发展趋势下,我国煤化工产业要选择开发低碳型产品。根据长期工作经验而言,煤炭生产油的发展模式,难以切实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因此,立于可持续发展及低碳环保视角,应全方位拓展和延伸煤化工产业生产链。我国内蒙古、新疆、鞍山及陕西等诸多地区,均分布着诸多有效能源,占据国家整体能源比例的75%。现阶段,国家内陆沿海区域急需煤炭资源供给,通常是利用铁路运输形式进行煤炭资源的运送。所以,在煤炭资源运输过程中,便会增加一定额外经费支出。对此,如果基于经济层面来看,并不适合在我国煤炭资源匮乏的区域构建或者推动煤化工产业发展,但是甲烷化工工艺可以有效落实低碳发展目标。所以,对于煤炭资源匮乏的区域,可以发挥甲烷工艺优势落实工业生产,有效提升产业及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一般来说,在以煤炭为原料进行天然气生产的过程当中,通常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碳,这类似于煤炭运输,以煤气生产的天然气只运用管道运输便可实现,沿海地区可以借助此种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尽管所触及的工艺流程较为繁杂,但是以煤炭资源进行烯烃生产仍然具备较高开发价值。
(三)积极推动产业的有机整合
在促进煤化工产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中,生成了与焦炭法钢铁冶炼有所区别的技术手段,借助这一新兴工艺,可以切实强化矿石粉和煤粉等各物质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还原剂制作的有效物质,还原氧化铁。在钢铁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当中,往往会排放大量一氧化碳,对此,可以将这些气体运送到发电站,进行合理利用,从而生产电能领域的商品。因为采购配置相对完备的气体装置设施要消耗大量经费,所以,把其他产业与煤化工产业有机整合,不但能够推进各行业领域良性发展,提高相关企业经济效益,而且也可以促进资源和能源达到最低消耗,从而减少相关企业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有害物质与气体排放,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积极推动产业的有机整合,可以提升煤炭资源利用率,为该产业良性且低碳发展打下夯实基础。除此之外,有关单位还应持续探索借助新兴技术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的创新性发展,进而强化煤化工产业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及综合实力,加强其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借助节能减排技术手段,提倡低碳生活与消费模式,为企业创设浓厚的低碳生产及发展环境,落实煤化工产业实现低碳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理念下,煤化工产业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视作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并将其上升至战略性高度,完善低碳环保工作体系,强化低碳环保的法治观念。国内煤化工企业要在实际发展中把污染和能源损耗有效控制在既定范围内,持续探索和改善煤化工企业发展形式。
参考文献:
[1]张巍,李井峰,温亮,刘旭.科技创新引领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J].能源科技,2021,19(05):3-6.
[2]魏涛,吴立新.宁夏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发展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21,41(04):65-69.DOI:10.13202/j.cnki.cer.2021.04.011.
[3]张良.基于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08):22+49.
[4]张哲瑞.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研究[J].化工管理,2018(3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