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柴胡疏肝散治疗中医脾胃病临床探讨

周英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头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奉贤区 201409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中医脾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收治的脾胃病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脾胃病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中医脾胃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指标;中医证候积分
DOI:10.12721/ccn.2023.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病因复杂以及发病率高均属于脾胃病的显著特点,随着人群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现阶段我国脾胃病病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西医的角度出发,认为:胃食管返流、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溃疡以及肠易激综合征均属于脾胃病,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2]。对于脾胃病患者来说,长病程以及高复发率同样属于脾胃病患者的显著特点,在落实质量措施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应用西药治疗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此类治疗方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等,因而需要及时明确更为高质量的治疗措施[3-4]。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其认为:脾胃病即肠胃病,其病因与情志失调以及六淫所伤存在密切的联系,患者在发病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甚至出现肠穿孔以及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而柴胡疏肝散则出自《景岳全书》,是以四逆散为基础改良所得,其具有疏肝理气以及活血止痛的效果,将其用于脾胃病的治疗具有优良的效果[5-6]。本文将探究分析柴胡疏肝散治疗中医脾胃病的效果,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收治的脾胃病患者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中:患者共51例,其中男性患者共26例,女性患者共25例,年龄为:29-67岁,平均年龄为:(47.83±3.01)岁,观察组中:患者共51例,其中男性患者共29例,女性患者共22例,年龄为:29-67岁,平均年龄为:(47.91±2.9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予以患者甲硝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1744;生产企业: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日3次,每次0.4g。同时予以患者阿莫西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1274;生产企业:吉林敖东集团大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日2次,每次0.5g,药物实际使用剂量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而定,每7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2.2观察组方法

予以患者柴胡疏肝散,组方为:党参13克、柴胡7克、陈皮7克、香附7克、半夏9克、白术9克、赤芍9克、白芍9克、炙甘草5克、黄连7克、枳壳7克、川穹7克,对于期许严重的患者则添加黄芪10克、对于血瘀严重的患者则田间蒲黄7克以及丹参6克,对于胃阴不足的患者则添加麦冬以及沙参各5克,对于反酸严重的患者则添加乌贼骨共5克,采用清水煎煮,取药液于早间以及晚间服用,每7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有效率分为三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无效:各项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未能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有效例数以及显效例数之和与总例数的占比。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以及恶心。血清指标包括:胃蛋白酶原Ⅰ指标、胃动素指标以及胃泌素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包括食欲不振、烷腹疼痛以及胃酸严重,按照严重程度进行评分,依次为0分、1分、2分以及3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中:有效例数为:18例,显效例数为:20例,无效例数为:13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51%;

观察组中:有效例数为:36例,显效例数为:13例,无效例数为:2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8%;其中χ2=9.458,P=0.002。

2.2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中:出现嗜睡的例数为:3例,出现头晕的例数为:3例,出现恶心的例数为: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

观察组中:出现嗜睡的例数为:0例,出现头晕的例数为:0例,出现恶心的例数为: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其中χ2=7.096,P=0.008。

2.3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血清指标

对比两组的血清指标,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治疗前的胃蛋白酶原Ⅰ指标为:(162.76±14.97)ug/ml,观察组治疗前的胃蛋白酶原Ⅰ指标为:(162.83±15.02)ug/ml,其中t=0.163,P=0.942。

对照组治疗后的胃蛋白酶原Ⅰ指标为:(120.53±12.29)ug/ml,观察组治疗后的胃蛋白酶原Ⅰ指标为:(106.19±10.55)ug/ml,其中t=9.162,P=0.001。

对照组治疗前的胃泌素指标为:(20.88±3.50)pg/ml,观察组治疗前的胃泌素指标为:(20.95±3.76)pg/ml,其中t=0.241,P=0.829。

对照组治疗后的胃泌素指标为:(26.62±4.51)pg/ml,观察组治疗后的胃泌素指标为:(36.11±5.32)pg/ml,其中t=8.101,P=0.001。

对照组治疗前的胃动素指标为:(174.66±42.63)pg/ml,观察组治疗前的胃动素指标为:(174.66±43.63)pg/ml,其中t=0.376,P=0.711。

对照组治疗后的胃动素指标为:(218.82±46.63)pg/ml,观察组治疗后的胃动素指标为:(261.09±48.8)pg/ml,其中t=9.429,P=0.001。

2.4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

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治疗前的食欲不振评分为:(1.79±0.81)分,观察组治疗前的食欲不振评分为:(1.81±0.79)分,其中t=0.187,P=0.901。

对照组治疗后的食欲不振评分为:(1.18±1.10)分,观察组治疗后的食欲不振评分为:(0.89±0.95)分,其中t=16.324,P=0.001。

对照组治疗前的烷腹疼痛评分为:(1.84±0.68)分;观察组治疗前的烷腹疼痛评分为:(1.89±0.68)分;其中t=0.133,P=0.925。

对照组治疗后的烷腹疼痛评分为:(1.45±0.86)分;观察组治疗后的烷腹疼痛评分为:(0.91±0.77)分;其中t=22.463,P=0.001。

对照组治疗前的胃酸严重评分为:(1.15±0.72)分;观察组治疗前的胃酸严重评分为:(1.13±0.70)分;其中t=0.151,P=916。

对照组治疗后的胃酸严重评分为:(1.13±0.79)分;观察组治疗后的胃酸严重评分为:(0.74±0.70)分;其中t=18.551,P=0.001。

3. 讨论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认为:脾胃属于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脾胃同居中焦,职司运化,属于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属于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与胃协调纳运,升降相因,进而达到维持人体饮食物消化,吸收以及输布的功能。如果患者存在脾胃不调的情况,则会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等类型的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在对脾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以往多采用西药治疗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虽然此类治疗模式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时间用药后会存在较大的机率使得患者出现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类型的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患者出现复发的机率相对较高[7-8]。在本次研究中同样得到证明,分析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柴胡疏肝散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党参有着补中益气的效果,可用于脾胃虚弱以及食少便溏等症状的治疗之中,在《本草从新》中对其有所记载,描述其具有补中益气以及和脾胃的效果。柴胡则能够达到和解表里的效果,可用于腹肠胃中结气以及饮食积聚等症状的治疗。陈皮则能够达到理气调中的效果,将其用于胸腹胀满等症状的治疗具有优良的效果,在《医学启源》中对其有所记载,描述气能够达到祛寒邪、破滞气以及益脾胃的效果。香附则有着理气解郁的宫角,将其用于肝胃不和,气郁不舒等症状的治疗居于良好的效果。半夏则可达到降逆止呕的效果,将其用于呕吐反胃等症状的治疗效果优良。白术能够补脾,同时能够益胃,可用于脾胃气弱症状的治疗。白芍有着缓中止痛的效果。炙甘草则能够有效的缓和各种药材的毒性以及烈性。通过多种药材的联合使用则达到健脾行气、疏肝理气以及活血止痛的效果。有研究显示:胃泌素能够促进胃黏膜细胞的分裂增殖,释放降钙素,进而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反流物对于黏膜的损伤,而胃动素则能够刺激胃肠道自主运动,刺激平滑肌的收缩,而血管活性肽则主要由肠道神经元释放,其能够有效的松弛食管下括约肌。胃蛋白酶原Ⅰ则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胃黏膜的损伤情况[9-10]。分析此次研究结果,观察组在血清指标、治疗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认为应用柴胡疏肝散对脾胃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为优良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脾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柴胡疏肝散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孟淼,吴冬,冯硕.耳甲电针联合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2,30(09):638-642.

[2]董菲,惠琳莉.柴胡疏肝散联合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5):121-123.

[3]陈昶洲,张雯,李熠萌等.柴胡疏肝散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02):42-45.

[4]刘国林.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7):3232-3233.

[5]张铮铮,张进领,陈惠军等.加味柴胡疏肝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胆囊收缩素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05):473-475.

[6]夏酉年,查安生,邹晓华等.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01):123-126.

[7]莫媛俊,袁晓慧.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7):81+89.D

[8]陈来恩,李许涛,宋颖民.柴胡疏肝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01):85-87.

[9]江冠亚,邹立华.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01):75-76+79.

[10]盛成和.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胃炎气滞型胃痛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28):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