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园林造景绿化中林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方略探析

谌业波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政府,017100

摘要: 新世纪,随着人类社会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使得风景园林造景绿化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相关人员在开展风景园林造景绿化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以及经济发展条件,结合林业工程技术来确保造林和绿化工作的正常进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林业工程技术在风景园林造景绿化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林业工程技术;风景园林;造林绿化;实践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3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林业工程技术对于优化风景园林造景绿化中的林业产业结构分配、提高绿化林业生产效率以及完善国家造林制度,都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所以,在新时代的风景园林造景绿化工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林业工程技术的作用,合理地选用适宜的栽种时间、方式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手段,逐步提升风景园林造景绿化的效益,促使风景园林造景绿化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真正落实“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我们的后辈都能从中获益!

一、林业工程技术在风景园林造林绿化工程中的意义分析

一是对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推动。通过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森林和绿化资源紧缺的问题,促进我国绿色植被的“再生”,让区域内的绿化面积逐步拓展乃至恢复原来的生态[1]。在绝大多数的造林和绿化项目中,林业工程技术都是“大功臣”,通过对林业技术的有效运用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可以引导我国的造林和绿化工程更顺利地进行;二是有利于优化和推进我们林业资源产业结构的转型。传统的林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要求,必须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利用林业工程技术,可以使传统的林业工业从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型,使其生产方式更加现代化、高效化,最终实现林业产业资源的转型升级,让林业建设更为全面发展,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助力。

二、刍议林业工程技术在园林造景绿化中的具体应用

(一)要正确选择栽植树木的时间

目前,造林和绿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在苗圃内进行幼苗的培育,等幼苗成长到合乎要求的状态后,才能把幼苗移栽到指定的地方。在移植幼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幼苗死亡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造林的效果,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要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率,提高苗木移植的存活率,就需要根据苗木的生长特征以及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移栽时机。首先,可以优先选择发芽早、成长迅速的幼苗,确定好的位置后,先进行适当地移栽,并给幼苗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种植的成功率。其次,在移植幼苗时,要充分考虑到苗圃与移植地的间距,若距离太远,则要考虑到运输过程中幼苗的脱水问题,要在移植前及时补充水分,并挖起一部分原土壤,保护好移植土球,以此保证移植后的运输期间,幼苗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尽量避免出现脱水的问题。在季节方面,移植幼苗时,要尽量避免过高温和过低温的季节,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植物生长缓慢,移植后容易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

(二)要正确选择栽植树木的方法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温、气候特点差异较大,各地生态系统差异也较大,所以土壤墒情也存在差异大。因此,在进行树种种植时,相关人员应根据区域生态系统、土壤墒情等因素,合理选用适宜的种植方式,以确保造林绿化达到比较良好的效果。例如,对常绿阔叶树来说,要考虑到阔叶引起的水分蒸发,在进行移植之前要进行叶片修剪,以使水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硬木幼苗,在休眠期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在移栽过程中出现水分损失;对要求较高、不易成活的树种,可采用带土法进行移栽,并将根系覆盖于土壤中,以增加移植成活率[2]。在进行移栽的时候,要遵循“随挖随种”的原则:春季出苗,可将幼苗置于日光下一小时;幼苗的根系要承载原有的土壤;拔土后,将土壤进行绑扎,以此减少根系的水分流失,提高成活率。另外,由于树种的不同,移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造林技术人员在进行移植时,必须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土壤含水量、树种特性等因素,才能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强调幼苗的抚育与管理工作

苗木的养护和管理是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注重日常松土、除草等措施。土壤适当的松软,可以使土壤含氧量增加,然后硝化菌活性增强,逐渐推动氨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为苗木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除草能有效地阻止杂草对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过量吸收,避免其危害到苗木的生长。其次,要加强病虫害的控制。病虫害对造林绿化有重要影响,严重时可造成大批苗木生病或者死亡,直接带来巨额经济损失。病虫害的控制一般采用差异分散性控制和季节性控制两种方式。差异分散性控制是指根据害虫的活动规律和特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提高控制的效果。季节性控制是针对害虫的季节性特征而采取的措施,在害虫繁殖后代的季节进行整体控制,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另外,为了防止病虫对林木的危害,我们还可以对林木的树干进行涂白。然后,还要强化防风。在林木生长过程中,若遇到大风,容易导致幼苗断裂,所以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大风,特别是在风力作用较强的地区,必须要加强防风措施,防止林木被大风刮倒,从而提高林木成活率[3]

(四)造林灌溉和施肥的控制管理

管理灌溉是指对树木进行人工补水,这可以提升树木所处土壤的含水量,增加其生存率。造林灌溉的方法有很多,植树者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漫灌、沟灌等多样方法,并要注意浇水的力度,确保灌水充分,让水能渗入树根,避免浇水过量,以免树根积水过多而腐朽。一般而言,夏天比较热,适合在早上和晚上浇水,冬天比较冷,最好是中午浇水,这样可以防止浇水引起的根系温差过大,这对树木生长不利。秋天要控制浇水,要注意控制幼苗的生长,以促进幼苗的木质化,有利于幼苗的越冬。在冬季来临之前适当浇水,以确保树木在冬季也有足够的水分。在进行造林和绿化的时候,由于某些地区的土壤肥力不够,并不适宜树木长时间地生长,而许多树木仅仅依靠土壤中的微量营养是不能正常生长的,所以必须要用人工的方式来补充营养[4]。施肥要根据天气、土壤性质和幼苗的特性,合理施用钾肥、磷肥、氮肥和其它微量元素肥料。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要适量多施化肥,在低温条件下要选用腐熟的有机肥,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构造,合理选择施肥,以保证养分平衡。同时,要根据树木的生长特点,适时地进行施肥,在生长较快的时期,要加大肥料的用量,在生长较慢的时候,要减少或暂时停止施肥,以免施肥过度造成幼苗根部烧死。

结语

总之,在实施全园林造景绿化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林业工程技术的力量,科学地选用合适的树种,加强病虫害管理、灌溉管理和施肥管理等工作,从而达到更好的造景绿化效果,为中华“新绿”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郝荣昌.林业工程技术在园林造景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09):59-60.

[2]张太平.浅谈林业工程技术在园林造景绿化中的应用[J]花卉,2020(06):201—202

[3]于洋.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实践应用[J].河南农业,2022(12):63-64.

[4]赵玉蓉. 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实践[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0(4):319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