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重视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
通过尝试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发现,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素材,从而顺利开展写作活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应该是写作教学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
(二)有效地促进学生拓展自己的阅读思维以及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帮助学生在写作时,对文章构思、遣词造句信手拈来;阅读时,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心中有数。再次,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将阅读中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胸中点墨呈现于纸上。因此,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1]。
二、读写结合作文教学应用现状
(一)教师对读写结合作文教学认知不清晰
语文教师是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的引导人物,为保证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写作水平,教师需要尽量提升自身作文授课水平。然而,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模式应用时间尚短,部分语文教师对这一模式了解较少,这就导致在作文授课期间,语文教师只是形式化地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练习写作,以至于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价值无法体现,学生语文写作、阅读水平均无显著提升。基于上述问题,教师应该主动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新授课方式,大胆尝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要关注班级学生的读写结合作文教学情况,并根据有效信息,优化授课方式。
(二)读写结合作文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读写结合授课内容直接影响该部分教育工作开展质量。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教师在读写结合授课期间,仍然参考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按照语文教材进行讲解,教学方式严重缺乏新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被动参与读写结合授课活动,其主体作用无法发挥。面对上述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借助互联网,优化、扩充自身阅读内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写结合作文授课活动,合理优化读写结合授课内容,确保阅读文章、写作要求均与初中生兴趣爱好、实际需求相符合[2]。
(三)读写结合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语文教师只是片面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教学活动,读写结合作文教学应用效果不理想,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带领班级学生阅读文章时,语文教师只是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忽视了课文阅读、课下实践等教学工作,导致学生很难接触到优质文章,对有效锻炼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极为不利;其次,学生不能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水平没有显著提升。
三、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创造写作情境,激发写作灵感
虽然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教师和学生对这方面的关注还较少。当前,很多初中生缺少写作灵感,针对某一话题不知如何写作,只知参照例文、模板,仿佛已丧失了自主写作的能力。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抛砖引玉”,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努力、用心,就能有收获。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写作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灵感。例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装》时,由于很多学生之前就已经读过这一故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重温故事内容的同时,让他们进一步感受童话故事的奇特想象,进而激发他们的奇特想法。课堂伊始,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这篇童话故事,要求他们要有感染力、有感情的朗读,突出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回忆故事情境。在学习完这篇童话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读后续写,根据自己对人物的了解,重构故事情节,实现写作上的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缺少场景体验的不足,激发学生新的写作灵感,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创作。
(二)搭建随身课堂,丰富教学素材
过去,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途径、教学渠道都较少,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深刻了解语文学科的内涵。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可利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在课堂上也可更加生动地展现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知识,从而逐步树立起文化意识。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教师的写作教学存在局限性,教学资源、教学素材也较欠缺,无法从头到尾、脉络清晰地呈现出一堂好课[3]。除此之外,教师也不能保证提供了教学素材后,学生就能按部就班地展开学习。因此,教师可搭建“随身课堂”,让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积累素材。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人文修养
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学习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但是其思维却没有随之发展起来。为实现教学目标,就一定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要让他们的批判思维得以发挥。在作文教学中,这一点尤其要注意,如果学生一旦缺乏批判性思维,那么他们的作文就会“千篇一律”,就像“流水账”一般,淡而无味。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让学生写“八股文”,要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抒发个人的真实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
四、结语
语文教师合理借助读写结合开展作文教学,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水平。随着读写结合作文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语文写作充满兴趣,而实践类型的阅读与作文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掌握写作手法的应用技巧。因此,学生和语文教师应该谨慎对待读写结合学习活动,进而保证作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庄乾莲.读写结合,优化初中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20(14).
[2]郭晓冉.读写结合构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
[3]马铁牛.读写结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