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是一种基于压力所致的损伤,主要由于患者的体位特点引起,常见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中,为皮下组织局限性损伤,其中压疮为主要发病方式[1]。该症的病程较长,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若该种情况长期存在,甚至会诱发败血症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压力性损伤一直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该症的发病情况能够表明护理水平,所以为了降低该症的发病情况,提升护理质量就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要点[2]。基于此选取9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03-2021.03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管理时间进行分组,将2020.03-2020.09作为对照组,2020.10-2021.03为观察组。对照组共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在42~71岁,平均为(55.84±4.15)岁;观察组共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39~70岁,平均为(55.87±4.0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人员30名,在2020.10后进行培训后,而后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者的伤口的基础护理干预,遵循医嘱用药,并定期测定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情况。
观察组采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干预模式,主要包括:①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在30名护理人员中选取一名护理经验最为丰富的作为组长,并选用临床护理技术仅次于组长的护理人员作为副组长。由组长定期对组员进行压力损伤对应培训,并且与每周进行一次对应考核,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针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重新培训,重新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允许其继续上岗工作。针对纳入患者的科室,抽取该科室的护理人员作为负责人,负责对其皮肤问题进行管理。②强化小组培训工作。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建立讨论组,将培训内容传至线上,便于各个科室护士学习,不断优化护理及管理方法。③及时进行反馈。护理人员将每日护理干预情况及时上报,并将其中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进行反思,针对护理不良情况进行分析,对出现不良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更佳的护理干预措施,便于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严格管理瞒报情况。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的压力损伤情况,由护理人员进行记录观测。
1.3.2观察护理人员不同时期的对于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压力损伤情况考核通知书进行评测,分为3大项目,包括压力损伤评估、压力性损伤病因以及压力性损伤治疗情况,总分值范围在0~24分,分值与能力情况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 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压力损伤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发生31例压力损伤情况,占比64.58%,观察组发生19例压力损伤情况,占比38.00%,差异显著(X2=6.295,P=0.008)
2.2护理人员在不同时期的关于压力损伤的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对于压力性损伤知识掌握总分为(20.38±1.66)分,对照组为(15.93±1.71)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不同时期的对于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x̄±s)
3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压力损伤的护理是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一环,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3]。常规护理干预,重点均在患者的日常治疗上,对患者的压力损伤情况较为忽略[4],针对该种情况,我院组成伤口创口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且每周进行一次对应考核,并且针对护理干预中发行的不良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出最优的护理计划,经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小组干预后的患者的压力损伤情况显著降低,差异显著,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知识检测,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伤口创口护理小组模式确能够提升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伤口创口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损伤情况,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飒, 蒋秋焕, 卫晓静,等. 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评估与预防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19, 034(013):15-17,65.
[2] 周赛、阮文珍、蔡新兰、蒋立谊. 基于信息化的压力性损伤管理系统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浙江医学, 2020, v.42(22):105-106.
[3] 张露.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疮预防与治疗的应用研究[J]. 饮食保健 2020年7卷11期, 24页, 2020.
[4] 杨百艳. 临床压力性损伤预防中应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的有效性分析[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