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林业造林技术及林木资源保护措施分析

周友宝

江西吉安,343112

摘要: 林业资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开展造林活动是面向未来的发展大计,通过运用科学的整地造林技术,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培育效率,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与物力。此外,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合理地管理保护工作是造林成果的后期保障,否则会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在当前生态理念下,必须提高林木的保护管理水平,发挥林木对生态的作用,满足人类社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 林业造林技术;林木资源保护;措施分析
DOI:10.12721/ccn.2023.1573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林业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林木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良好质量的木材是家具制作原料,一些珍贵物种在科研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采取林木资源保护措施,有利于解决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造林技术是现代林业生产的基础,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林业造林技术和林木资源保护措施进行研究十分重要。

1林业造林技术

1.1林业造林播种造林技术

播种造林是传统的造林方式,一般运用点播、撒播和条播等方法完成播种。不同种子适宜的播种方法不同。例如,种粒较小的种子,可运用撒播的方式来完成播种,因为与大种粒种子相比,种粒较小的种子更易于被泥土掩盖,使用撒播的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种植效果;而种粒较大的种子,可以运用穴播的方法来完成播种,避免由于播种后种子长期裸露于土壤表层,而无法正常生长发育的问题。播种造林技术简易方便,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的苗木栽培中。此外,播种时,还应注意种子与土壤环境的适宜性。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可以播种于土壤条件较差的区域;而对于一些特殊的种子,则需要播种于适宜的土壤中。

1.2林业造林植苗造林技术

植苗造林技术有利于促进幼苗的生长。栽植前,应对育苗地进行整理。选择品质优良的幼苗是确保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植苗造林的环节包括起苗、选苗、运输和栽培管理等。在造林过程中,要保护苗木根系的完整性,避免使树苗出现脱水现象。一般起苗后,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栽植,否则要对苗木采取保湿措施。

1.3林业造林分殖造林技术

分殖造林技术是利用母体树木的树枝和树根等进行栽培的造林方法。该种方法可以充分保留母体植株的各种优良特性,可操作性强。但由于样本收集较为繁琐,一般适用于名贵、稀有树木,或极为罕见的树种,无法实现大面积种植。

1.4林业造林混交造林技术

以当地自然环境中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分布特点等为依据,营造近自然混交型的森林系统,充分发挥树木的生态效益。该造林方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可以提高树木成活率,减少造林工程所需成本及不必要的损耗。

2林业造林整地效应

2.1完善前期整地工作

植树造林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对植树造林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地是保证植树造林成功的关键。只有做好前期的适地工作,才能为所栽植的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能对树木的栽培和管理质量进行一定的保证。经过科学整地后,造林区域的土壤将会变得更疏松、更肥沃,这将有利于植树等造林施工活动的进行,从而提高造林工作的效率。

2.2做好造林整地前土壤清理工作

在造林整地之前,首先要对当地的土壤进行整理,然后再对土壤进行翻耕,工作人员应该将造林地区的杂草、杂木、树枝或者灌木和竹类等全部清理干净,同时还要将灌木、杂木等采伐后的枝芽等清除干净,从而提高造林地的卫生条件和造林树木的立地条件,有利于造林整地。造林地地清扫一般可分为三种:全面清扫、分区清扫和分区清扫。

2.3做好造林整地工作

造林整地的工作场地一般都是在没有被开发利用,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区,这类地区的土壤和环境都比较恶劣,首先要将该地区的杂草、灌木、杂木等清除干净,然后进行土壤修复,从而实现造林整地。造林整地后,土质松散,通气性能显著提高,对栽植树种的正常生长有利。另外,在进行造林整地工作中,除去杂草、杂木等,能够提高光照,让树木得到更多的阳光,同时,林地的温度和湿度也会更适合树木的生长,这些都为树木的生长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有利于绿化工作的进行。

2.4改善树木生活环境

经过整地后,造林地地渗透性将得到加强,能够为栽植树木提供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幼林的生长,也能够极大地提高栽植树木的成活率。在进行了整地之后,也对造林区域土地的立地条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比,进行了整地改进后,可以大大地改善树木的生活环境,提升所栽种的树木的质量,保证了幼林不会被外部的不利因素所影响,从而加速了树木的生长。

3制定林木资源保护措施

3.1森林管理制度的确立

森林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之需,具有可再生性,但其生长周期较长。因此,要高度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其生态效益。有关主管部门应建立森林管理体系,完善惩罚制度,防止非法砍伐现象的发生,真正达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3.2健全相关法律和管理体系

加强对林木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必须完善相应的法规与管理制度,这是开展保护工作的依据与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完善当地林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管理执行力度,增强宣传普及林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倡广大群众参与保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工作情况,划分具体负责的部门与人员,明确相应的职责与义务,采用责任负责制严格的监管工作,并切实落实违规严厉处罚制度。同时,也应实行奖惩结合的方式,相应地奖励林木保护工作突出的人员,而相应地处罚破坏人员,切实推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3.3合理应用抚育技术

抚育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日常管护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林木枝条、叶片的生长发育规律,密切关注林木的生长状况,保证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为林木健康生长营造良好条件,从而有效提高林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根据各区域林木种植状况,选用合理的抚育技术。在林木抚育阶段,改善林地的土壤、水肥、环境条件最为重要。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一般选择在春季和冬季开展抚育管理工作,包括割冠、补植、除草、修剪等。

在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在保护林木资源时,不仅要做到对现有林业资源的保护,也要不断完善林业保护管理制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3.4加强培养林业技术人员

对林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林业主管部门应与相关院校加强合作,积极招收专业能力较强的科技人员,以培养高素质、高才能的专业队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碳达标,碳中和”政策的提出,节能减排与碳中和成为当前热点话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原则。其中,林业活动是中和碳排放的关键点,实现高效地碳中和是环保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高效保质的林业造林种植不仅可以减慢温室效应的发展进程,而且可以缓解气候剧变的环境问题。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木材等自然资源的利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应用造林技术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对当代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孙兆良.林业造林技术及林木资源保护措施探析[J].农家参谋,2021,(18):175-176.

[2]曾建明,刘雨生.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探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1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