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业经济管理指的是结合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向农业生产、交换、消费等一系列环节中渗透实施组织、协调等诸多类型的管理手段,促使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而农业产品与劳务的质、量增加则是关键要素。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需将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律充分纳入考虑范围,深入革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为农业经济高质、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管理体制建设较为滞后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管理体制的革新速度较为缓慢,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甚至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第一,现阶段小规模种植依然是主要的农业种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小农经济特征,与农业大规模生产需求不相适应。第二,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较为严峻,选择进城打工的年轻人较多,农村留守人口的现代农业生产知识不足,经营能力较差,难以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第三,相较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1]。
2.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了重视程度,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但由于很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正确认识,导致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无法深入落实,使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在执行各项工作时持敷衍态度。
3.农业生产工艺设备不先进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迎来了信息化时代,这也对当地农业经济建设发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当前济南市农业生产技术与应用设备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少数生产经营者掌握着自动化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大部分农户所应用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都十分落后。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当地农村地区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都涌入到城市当中,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特别严重,这也导致农村劳动力生产水平大大下降,这也对农业生产技术与设备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2]。
二.乡村振兴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1.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为促使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需将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完善构建起来,深入落实农业工作任务。在具体实践中,要依据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对现行的管理体制进行大力优化,保证与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适应。一般来讲,需注意这些方面的内容:第一,生产管理。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管理方式、手段等积极引入进来,促使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将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科学优化,促使农产品剩余得到减少。第二,加工管理。要积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将一系列精加工技术引入进来,这样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得到提高,进而改善农民的收益状况。由于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因此,要引导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加工生产流程、工艺等进行创新,高效利用各类生产资源,减少环境的破坏。第三,经营管理。要通过优惠扶持政策等引导农业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在做好增产、扩销的基础上,充分重视农产品安全,且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延长,逐步培育起优质的农产品品牌,促使地区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3]。
2.提高管理人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促进新农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要想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人员作为管理者和执行者,其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应强化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系统地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同时引导管理人员学习农业经济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以此来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同时,还应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划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到管理人员,责任到人,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和义务,规范其管理行为,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3.组建专业农业经济管理团队
现如今,山东省济南市农村地区大多数人口都不断涌入到城市来寻找工作,这也就造成了农村人才流失问题。而人才在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重视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培养更加专业化的人才,完善乡村人才培育体系,加强城乡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之间的互动,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构建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实际状况来提供课程内容。与此同时,还要构建以创业为中心的相关培训机构,让更多有潜力的人成为复合型人才,鼓励更多城镇人才和乡村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创新创业当中[4]。
4.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信息技术能够为农业经济效率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依托相应的信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制定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决策。因此,要切实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步伐。第一,要增加资金资源投入,将现代化技术、设备等引入进来,对农业经济管理系统进行专业化构建,于系统中统一开展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等工作。要依据开放性的原则建设农业信息数据库,将统一的建设标准制定出来,这样可十分便捷的共享经济资源和各项数据。第二,要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深度、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构建和完善。例如,在农作物种植环节内,可依托信息技术获取市场的实际需求,调整农业生产重点。在农产品销售环节,可将网络直播、电商平台等一系列新渠道利用起来,这样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可以得到拓展[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也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实施要求,大力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和模式,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在具体实践中,要对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进行积极借鉴,持续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成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J].农家参谋,2021(11):99-100.
[2]王晓梅.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5):54-55.
[3]张彦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0(8):59.
[4]陈绪凯,王泮强,陈洪峰.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3):251.
[5]翟文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1(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