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与传统的灌溉技术相比,节水灌溉既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又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可以充分利用节水灌溉综合效益,使土地整治真正达到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从节约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效率等方面看,开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节水灌溉技术的形式
(一)喷灌技术
采用喷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量,节约人力,均匀灌溉农作物。喷灌技术是将水泵的气压加压,再通过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使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中,这种技术可以在多种作物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喷灌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灌水方式,既能保证土壤的肥力,又能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采用喷灌技术无需修建沟渠,而且具有较高的机械化水平,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用 PVC管道把水从直径为10毫米的毛管中的孔口输送到农作物的根部。滴灌技术是一种低水头灌溉方式,适合于大田,还适用于高扬程抽水灌区和地势起伏大的区域,其中,在渗水性强、保水性差的土地、咸水地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节约水量。通过灌溉水对局部土壤进行润湿,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采用滴灌技术,不会发生地面径流,又能准确控制灌溉深度,节水效果达到95%。第二,灌水均匀。滴灌技术可以对每一个滴头的出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灌水均匀度高。
(三)微喷技术
微喷技术是一种基于滴灌与喷灌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新技术,通过 PVC管将水以最少的流量输送到微型喷嘴进行灌溉,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该方法既缩短了抽水扬程,又节省了大量的能耗。同时,采用喷灌技术进行多次灌溉,减少灌溉水量,可以有效地避免土壤盐渍化。
(四)膜上喷、膜下喷技术
膜上灌是一种将传统的膜下流动改为膜上水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在膜上流动时,利用薄膜本身的重力,把水从排水孔或薄膜缝隙里慢慢地灌进庄稼的根,并对农作物进行局部渗透,以阻止土壤有效的渗出,从而达到不同农作物生长时期的最佳用水需求。膜下灌是将滴灌管道置于膜下,或使用毛管穿过膜上的小孔进行灌水,其灌溉技术与传统的滴灌技术相比,具有很好的节水和增产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特征:第一,节水量。膜上灌、膜下灌是地面沟、畦灌技术的一种技术进步,也是节水高效的灌溉方法,并且,水的利用程度达到95%。第二,保温保湿。土壤中的水分通过薄膜的微循环,使表层土壤保持湿润,起到了早期增温作用,并具有较好的保湿作用。第三,降低土壤板结。膜上灌和膜下灌都是通过地膜上或毛管内活动,不会冲刷膜下层的表层,也不会对土地的结构造成损害。
二、节水灌溉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优势
(一)灌溉水利用率高
传统的灌溉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导致灌溉水量的利用率很低。首先,在输水时,农户没有做好防渗工程,导致部分灌溉水在输水时发生泄漏蒸发,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其次是土地表面,传统的灌溉方式将大量的水直接喷洒到地面,导致土壤的渗漏和水分蒸发,使灌溉水利用率下降。
节水灌溉重视水源输送问题,通常采用防渗渠道或管线,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水分泄漏、蒸发等问题。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均匀地喷洒在地面上,也可以直接渗入到土壤中,这样就不会造成水分的流失,极大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二)对土壤、肥料影响小
由于灌水压力大,导致土壤水分和肥料没有完全利用,同时,由于水分过多,让农作物在较长时间内水分过剩,从而,出现根系疾病或积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强烈的辐射、干燥和蒸腾作用,使土壤毛细管出现升高,使土壤中的矿物含量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增加,在水分蒸发后,矿物质就会积聚在土壤表层,形成盐害。
采用均匀的喷灌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需要,而且不会引起肥料的损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板结和盐碱化。
(三)灌溉设施占耕地少
由于传统的灌溉需要大量的田埂、沟渠和大量的渠系,并占用了大量的优质耕地,导致了耕地的利用率低下。此外,节水灌溉技术,无需在田间修建埂、沟、喷灌、供水管道等,喷灌支管可拆式低压管道,占用空间少,可增加10%~30%的土地利用率。
(四)适用范围广
由于传统的灌溉方式是自流式灌溉,对地形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地势的不同,造成了灌溉的不均衡,因此,要按地形修建田埂、沟渠,并把灌溉分为不同的地区,这样不仅耗费人力,还占用土地,并妨碍机械化种植。另外,该系统采用管线式供水,灌水压力小,工作压力大,排水量均匀,适合于乱石滩等复杂地形。
三、节水灌溉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特点
(一)认知特征
首先,节水灌溉技术对中规模农户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农民对节水技术的掌握,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他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不信任。其次,节水灌溉技术影响总规模农户对该技术的采用行为,表现在在小型和大型农户中,而且对大型农户也有正面效应。农民对技术的认识往往以技术自身的特点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技术的影响程度越高,农民就越愿意接受。最后,因为规模的原因,规模较大的农户在技术应用上要比小型农户更有热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所以,规模较大的农户更容易接受节水灌溉技术。
(二)政策环境特征
首先,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对对总规模农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其显著性表现在小规模和中规模的农户身上,但是,对大规模农户的影响很大。国家对中型农户的推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是影响不如大规模农户,说明中规模农户对政府推广并不是很敏感,在总体上,政府的大力宣传可以促进农民接受节水灌溉技术。其次,节水灌溉技术信息渠道对中规模农户有较大的影响,可见,中规模农户获取技术渠道多为村民委员会、村干部、熟人介绍,因此,农民都有一个心理就是,其他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成功后我才采用”的这种心态。
(三)家庭特征
首先,离市场距离越远,农户使用节水技术越多,对节水灌溉技术技术采纳越明显。离市场越近的农民获得的信息越多,他们去做非农的工作的几率就越大,导致他们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会降低,因此,这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也是不利的。通过调查发现,农民文化水平越高,外部信息的方便使得他们是否从事农业工作时更容易做出选择,所以离市场越近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其次,节水灌溉技术对家庭年收入较大的农户有积极作用。规模较大的农户,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分担的成本比中、小规模效益显著,再加上家庭收入的提高,既可以增加投资成本,又可以承担风险,因此,会更倾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最后,农户的农业收入比重对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行为产生了明显的正向作用,其显著性表现在中、小型农户身上,并且对小型农户的影响更为明显。
四、节水灌溉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现状
节水灌溉是指在保证农作物生长和降低水资源消耗的前提下,对农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灌溉。由于,节水灌溉技术和土地整治项目相互结合,不仅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生产的效益。但是,从当前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地方采用的灌溉技术仍有许多缺陷。首先,一些地方有关部门的节约用水意识不强,对节水技术的关注不够。其次,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经济政策。因此,有关部门没有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既没有充分利用水资源,又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损害。
五、节水灌溉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地方政府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让老百姓对节约用水有更深刻的认识。政府可以通过在乡镇张贴宣传标语、海报、播放有关录像等方式加强宣传。此外,节水灌溉由自然资源部、财政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实施,政府应当通过调控措施,将节水灌溉技术融入到土地整治项目工程中,从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治理格局[1]。
(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
节水灌溉技术能否成功推广到土地整治项目中,关键在于政府是否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为此,政府应依据当地的发展状况,结合农业发展需要,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以推动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首先,工作人员要根据国情,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策,并制订相应的技术标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其次,可以在试点区域中优先选择,然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政策的实施。总之,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推动节水灌溉的实施,并为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使其在实施过程中有法律依据[2]。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扶持还很薄弱,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成效。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使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也要拓宽节水灌溉的使用领域。相关部门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然后,制定科学的节水灌溉计划。首先,要加大对先进设备的投资力度。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补助和培训,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来促进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3]。
(四)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节水策略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繁多,导致不同区域之间的农业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要想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发挥优势,就必须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需要,制订相应的节水措施。首先,地方政府要根据具体情况,建设多样化的灌溉方式。其次,要把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发展的结构相结合,然后,把节水灌溉技术作为技术支持,更好地推动地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工作人员要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生产方式,形成良好的土地整治模式,持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推动农业的发展,还响应国家的号召,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然而,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推广和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关部门要正视节水灌溉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推广存在的问题,加强节约用水观念的推广,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制定科学的节水战略等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璇.节水灌溉技术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21,12(14):104-105.
[2]周兰芳.节水灌溉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配套后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6):89-90.
[3]李娇,王志彬,吴娅.不同土地规模下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以张掖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1):41-46.
[4]王宁.节水灌溉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