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基础环节,监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而关系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状况。作为技术人员,需要妥善应用环境监测方法,根据监测数据准确判断实际环境品质,再有针对性地采取环境保护措施,以此来维持生态环境的良好性。而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且专业性强的工作,因此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分析具有必要性。
1 大气污染特征
我国所面临的大气污染问题表现出了范围广、污染物成分复杂等的特征,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面临着众多困难。大气污染的后期治理工作依赖于先进的治理技术。空气有着流动性的特征,在空气当中存在的各种污染物都将会迅速的向外扩散。在实际生活中,大气污染一般都是面积较大的污染,这就将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造成直接影响。大气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关键所在,其特征包括了扩散性、流动性和长期性。大气污染一般都会存在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微小颗粒,针对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得知,大部分原因都是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污染指标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倘若不能够及时的制定可行、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雾霾、酸雨等的恶劣天气。在全球环境问题愈加严峻的今天,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的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建设导致城市中的空气流动受到影响,致使城市当中出现了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也随之变大。
2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2.1 执法监督的前提
利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监测管理,能够加强大气与污染源环境监测的实时性及监测效果,有关工作人员以环境监测所得到的数据为依据,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来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及污染程度进行明确,这就将会给环境管理部门之后所开展的治理工作带来数据上的保障。现阶段,我国针对大气物质问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治理标准,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当把实时监测的有效数据与标准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所处地区大气污染物是否超出正常标准,倘若超出环境污染标准范围,那就要针对污染源头采取相应的治理与处罚措施。
2.2 提供治理依据
大气污染具有复杂性,污染治理工作不仅专业、而且系统,要根据污染物的类型、数量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环境监测,可以了解大气污染的分布范围,评估严重程度,明确污染物类型和来源,为治理工作提供支持。例如:分析监测数据,判断污染物的传播路径与方向,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可指导人群及时疏散,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3 大气污染治理中环境监测措施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当前的大气污染逐渐引发了二次污染、复合污染、区域性污染等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大气污染物在环流的影响下也逐渐实现了长距离的污染传输,污染形势远比以往简单的点源污染严峻,蔓延的速度大大加快。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包括了气象、人口分布、大气污染等在内的数据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科学的布点。(2)结合被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具针对性、差异化的监测方法。例如,对于大气中浓度比较高的指标,一般选择直接采样法,富集采集则通常用在采集浓度比较低的样本上。(3)针对于不同类别的污染物,要采取相对应的国家标准方法或是行业标准方法来对其实施测定,如在对二氧化硫的浓度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就是通过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来完成测定。
3.2 引进先进设备技术
要保证大气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水平,就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代先进监测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具体包括:(1)先进仪器设备。当前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可以采用的仪器设备有环境监测仪器、固定污染源废气检测、实验室常用仪器等,在环境监测仪器中又包括大气采样器、颗粒物采样器、空气氟化物采样器等,并且不同仪器设备所适用监测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详见表1。(2)现代监测技术,将现代遥感监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等应用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可以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所得结果精准性也能得到有力保障,并为后续大气环境治理、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区域实际状况,对现代化监测技术进行灵活选用,还可以将多种监测技术相互联系起来,使之发挥互补作用,更加高效高质地完成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推动现代环境监测工作。
3.3 妥善应用仪器分析法
环境监测可选择的仪器分析法较为丰富,颇具代表性的有光谱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放射分析法等,而在此基础上又可细分为多种方法,以光谱分析法为例,常见的有红外光谱法、紫外线光谱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应用特点也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做合理的选择,再准确把握细节,妥善运用对应的方法来开展工作。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则需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类方法的具体原理,把握关键的应用流程和作业要点,提升规范性;同时加强对工作开展状况的监控,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有效处理,保证工作的有效性。为了适应日益提高的环境监测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有效应用监测技术的基础上还需注重创新,从理论深化、方式升级等方面着手,持续提高监测技术的应用水平。
3.4 提高人员素质
(1)吸引优秀人才,根据新时期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引进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较高和熟悉现代仪器的优秀技术人才,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人才保障;(2)围绕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内容,组织教育培训活动,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工作的内容及肩负的职责,同时掌握更多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技能,尤其是在现代仪器设备和先进监测技术上,做到熟练并灵活运用,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效率与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的影响范围广,污染物类型复杂,必须进行源头治理。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能积极防控污染,提供治理依据,促进法规完善。文章介绍了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治理措施,精细化环境监测能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赖可平.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与应对策略[J].云南化工,2019,46(12):107-108.
[2] 许朋.城市环境污染的监测与治理技术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24):235-236.
[3] 谢丽娜.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4):132+134.
[4] 于道哲.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11):133-134.
[5] 王标.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11):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