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陈雪媛

山东省陵城区第一中学,253500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是教育技术改革的一大突破,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直观性、多样性,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课程改革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手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若教师一直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则难以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脚步,容易与现代教育改革脱节。

一、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满足学生的心理与情感需求

“兴趣是促使人学习的最佳动力”,只有当人对于某一项事物具备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才会更为积极主动地求知、解疑,并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学习情感以及成功的学习体验。新课程改革同样主张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应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地理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心理与情感需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文字、图片、声音等媒体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创设出更为鲜活的地理情境,以达到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为高效的地理教学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已经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地理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构建适宜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此带领学生走出被动式的学习方式。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学生情况、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诸多因素创设情境,打造富有生命力的地理课堂,促使学生在地理情境中深入探索、积极互动。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创设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多会采取语言讲述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结合,促使教学发挥出多媒体直观、可视、动态化的优势,创设出不同形式的地理情境,以促使学生在不同的地理情境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二、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文字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文字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传递信息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关键途径。文字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最为常见的板书形式,另一种则是以计算机辅助设备来呈现的,如课件展示。相较于板书的文字信息呈现方式,课件展示更加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也大大地减少了教师抄写板书的时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的概念、位置以及类型,学生一般可以较为轻松地记忆这三种类型的圈层结构,但是却经常将岩石圈与地壳混淆,也容易忽视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并借助表格凸显出不同圈层的划分依据,以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点混淆的问题。例如,在圈层名称的一栏中,有三个部分组成,即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与“内核”,在不连续面的一栏中分别表示出地壳与地幔、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在特征的一栏中分别用文字展示出三个内部圈层的特征。与传统的板书文字展示形式不同,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文字信息,将特征中的关键信息用其他字体大的、色彩更为鲜明的方式表示出地壳的关键特征为“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厚部分厚”、地幔的关键特征为“地幔部分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的关键特征为“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等。这样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文字信息,抓住记忆的关键点,将表格中所展示出的信息记忆在脑海中,以清晰地掌握三个圈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差别与特征,以降低在此类问题解答中的出错率。

(二)地理图像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课程的很多信息是通过图像的方式来传递的。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图像资源均为课本中纳入的内容,课本中的图像资源虽然是经过多位专家精心选择、设计的,但是其受到教材版本等方面的限制,图像的大小受到了制约,所展示的图像信息也是有限的。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像信息,可以丰富地理教学中的图像资源,发挥出图像媒体资源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及具体性的特征优势,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促使高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世界气候类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了解得不够深入,那么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适当地对地图尺寸进行调节。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名称及展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同颜色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在进一步地观察与分析地图中的信息之后,还可以掌握不同颜色图像在世界各国中的分布情况,进而快速地从地图中获得信息,总结出每一个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地图中中找到表示地中海气候的图例,根据地中海气候在示意图中的分布情况,得出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30°—40°的大陆西岸。由此,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的地图信息,成为了“教”与“学”的媒介,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地图信息的过程中锻炼读图、识图能力,掌握在图像中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观察图像信息的过程中获得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

(三)声音系统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声音同样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熟悉的信息传递载体。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系统中的音频技术,进一步地整理地理教学素材,通过特殊的整理,最终成为与教材内容相补充或相呼应的资源,以促使地理教学任务的达成。例如,在有关“能源资源的开发”等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歌曲感受到我国的地域辽阔、资源丰富,通过歌词的内容以及歌曲所创造的情境,联想到自己生活的省市或其他地区的自然资源,如山脉、河流、土地等。又如,在讲解“地球公转”的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播放《海尔兄弟》的主题曲,其中有一句歌词这样说到,“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什么有冬天夏天”,由这句歌词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促使了学生生成对地球公转意义的探索意识,从而全神贯注地进入到后续的学习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利用声音系统开展的教学活动,发挥了音乐艺术的优势,借助音乐的节奏、腔调,仿佛将学生带入到了美的情境之中,学生会在音频节奏的带动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缓解了地理课堂的紧张、压抑氛围,调节了不良情绪,还可以起到缓解学习疲劳感的作用,既有助于身心发展,也对于后续接受新知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地理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认识到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育改革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内容融合的有效途径,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皓 .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 例 [J]. 新 课 程,2021(2):120—121.

[2] 张艳霞 . 多媒体辅助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