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社会转型期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策略

刘祺东 

鸡西市消防救援支队,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 经济飞跃式发展及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科技管理体制也逐步调整,国民整体安全意识持续加强。然而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当中存在一定的隐患,难以保障社会主义特色中国建立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健全法律、强化培训、完善技术标准等多措并举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使社会转型期内消防监督管理可完善性开展。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社会转型时期,公共消防意识未能同步发展,消防安全基础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步,并且在安全管理体制优化之后,社会保障能力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反映出消防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与当前社会转型期的要求难以高度契合。基于此,有必要实现消防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性构建,为消防安全工作的全面化开展创造条件,从而保证民众生命财产不受侵害,进一步推进国家消防安全建设的进程。

1.社会转型期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乏完善性的消防安全法律法规

社会经济及科技同步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家逐步对制度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但当前阶段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且在现有法律体系当中,《消防法》并未处于核心地位,因而现代消防管理体制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消防法》作为我国行政机关行使消防政治监督管理权利的基本法律依据,可使各级行政部门依法规定相关消防行为,但是我国现有的《消防法》的详规法律法规不完善,制约了《消防法》的实施,导致消防行为大打折扣,出现了行政部门存在消防安全问题但却无可惩处的局面。

1.2消防监督工作人员执法不够严格,素质能力欠缺

社会转型期间,部分消防监督管理部门的思想理念并未及时更新,所应用的管理方式也较为传统,与新时期的管理要求不相契合。在更加注重于实体与打击的老旧监督管理理念之下,对程序的重视不足、保护不够,因而会对特色社会主义转型的进程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与此同时,部分消防监督工作者执法过程不透明且有失公正,利益与人情,关系与势力都影响着原有消防监督固有存在的意义。此外,部分消防监督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不高,在利益驱使下枉顾法律,或是部分基层部门监管不够严格,从而遗留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3监督管理体制逻辑结构不够完整

监督管理体制的执行需要完整的法律规范、严谨的逻辑结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严谨的监督管理逻辑结构,才能撑起完整的法律内容,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做到文明执法,以法束人。逻辑结构分为行为结构跟后果结构,顾名思义,行为结构即约束人的行为规范,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而后果结构是违反法律法规之后,处以什么样的惩罚。监督管理体系完整的逻辑结构,应为有一条行为结构就必须有一个后果结构,二者缺一不可。

1.4消防管理技术先进性不足

在我国现有的消防管理技术依旧是传统的“照方抓药”,从原有的技术规范中选定管理模式,没有考虑到周围的综合因素。随着我国现代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消防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与规范性,在技术上难免出现滞后的现象,不能达到预期的消防安全水平。因此,一味地采用传统模式,不知道变通与创新,会客观的影响管理模式革新的发展,使之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2.社会转型期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策略

2.1加强消防监督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

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多变的格局下,如果一成不变,就会在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造成脱节,不利于我国整体的建设与发展。加快健全法律法规,做到年年增添,年年检修,达到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体制变化的要求。当前,经济科技持续发展,社会体制不断改变,在我国现有的市场格局下,消防安全是我国基础安全建设的重中之重。

2.2强化消防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提高执法规范性

强化执法力度,优化消防管理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是当务之急,是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完善的根本。基于此,消防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引入考核与评价制度,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管理人才的任用与罢免。在监督管理模式应用时应做好能力把控工作,确保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者具有良好的执法能力,且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同时,还应注重于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升,强化其管理能力,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执法团队。政府部门可于各单位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合理配置专业性人才,通过道德素质的强化、监督体系的完善性构建,各管理人员自身职责义务的明确,确保规范性执法的实现。

2.3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防监督管理建设

在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持续性完善过程中,消防安全工作任务量大增,因而消防监督管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因此,政府部门应整合社会力量,引导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消防监督管理,建立一个人人参与、协同监管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可由政府部门组织专业性检察队伍,并引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实现消防监督管理范围的拓展,推进基层管理团队的建设步伐。同时,应建立与推行企业法人代表责任制度,落实法人的具体职责,引导企业实施自我监管,并通过全面化与大力度的宣传强化民众的安全意识,培育其危机意识,稳固消防监督管理的根基。此外,还应对培训机构进行规范,遵循规范化与科学化的理念开展培训工作,从而保障全民消防监督体制的建立与实施,并同步化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4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消防监管思路

由于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社会体制转型,因而国家应加大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探寻对本国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创建有益的方法,实现管理模式与社会转型需求的高度契合。可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模式,将之融入到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建设过程当中,通过国际之间的广泛交流,开拓消防监督管理的思路,从而推进社会主义转型的步伐。

2.5制定科学系统的消防管理技术标准

相关部门应基于目前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而进行技术管理规范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从而保障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可依据相应标准而规范性开展。与此同时,应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同步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技术标准的完善,使二者高度契合,并与科技现代管理体系的发展相适应,使之向国际化的管理技术标准相靠近,做到管理模式规范化,管理技术标准化。通过新管理规范条例的出台缓解目前消防监督管理体系下,管理模式制约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现状。

结语: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成功转型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当前我国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无法适应现有的经济管理体系与现代科技管理体系,制约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所以,要想我国能顺利地完成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顺利转型,就要完善我国现有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结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加快转型。

参考文献:

[1]郭开宇.社会转型期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研究[J].地球,2016(11):327.

[2]谢锟.社会治理视域下政府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转型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0(65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