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研究

陈子芯

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证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阐述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最终提出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包括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等。
关键词: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改革
DOI:10.12721/ccn.2022.15906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对于我国农村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了关键作用,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农户家庭追求幸福生活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及政策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同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起推进的,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说,是一个必然的条件,同时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在城市与农村地区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当出现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乡村这种现象并存时,经济发展将会不协调,过大的城乡地区发展差距会导致整个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难以得到最快的增速。因此,应该是在加快城市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同时,大力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建设。当前,在我国城市地区,尽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较为快速,但农业现代化仍是一块短板,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是城乡两地的共同繁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符,而且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相符,是推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二、金融支持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第一,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农户作为农村地区的基本单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农业生产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力量,起了有力的保障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地区收入水平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增长速度仍然很缓慢,农户收入普遍较低的现象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使乡村振兴的推进进程放缓。在以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营模式中,传统封闭的农业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短缺,缺乏相关资金链,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链支持,对农村地区制定专门资金支持条例,为农业发展提供各项福利支持,打破了农户生产经营的资金短缺的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二,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任务就是产业振兴,在当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加长了农业发展的产业链长度,位于这条产业链上,有多个部门、多个生产环节,对此,这条产业链需要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大量的资金才能有效操作运行,每一个部门需要得到合理的安排布局和充足的资金才能提高相关产能,有效的金融支持促进了产业链上各项工作的合理安排和高效执行,带动整条流水线上的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延长,对产业链上某个环节脱节、中断起了防范作用,有力的保障了产业链的正常运行和稳健发展,为产业规模的扩张提供了必要支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路建设,都离不开金融上的支持。乡村产业在金融支持的背景下愈发有活力,为从城市打拼回乡发展的人们,再次回到农村时,农村的产业发展使他们拥有了多样化的选择,并通过结合当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资源情况,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渠道,从而促进了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三,为农业生产规避、分散风险。在农业生产中,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且整个生产周期较长,因此面临着自然灾害与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对等、价格不稳定以及低投资回报率的风险。由此可能会造成农产品产出和农产品收入的不稳定,通过寻找金融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避这些风险的作用,如购买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寻找分散、转移风险的有效途径,加强了农业生产活动的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在金融市场上,通过使用农产品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使农业生产活动能更好的适应上下波动起伏的市场价格,并通过分析价格波动的规律,有效、合理预测农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价格,从而促进农户增收。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

第一,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仍不健全,需要合理安排组织结构,推进农业生产进程工作高效运转,实现农产品在供给上面的多样化。首先,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中,农业发展银行起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为各个阶段的农业生产都建立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为支持乡村振兴起了重要的作用。农业发展银行在三农工作中,要继续强化相关服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在生活层面保障农户的切身利益,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其次,中国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国有银行的优势,紧密联系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农村金融产品和有关金融服务。同时,在广大乡村地区,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程,加强乡村地区的互助性,提高农户在生活上的便捷性。

第二,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信贷政策,促进在资金配置上的结构优化,合理调节生产周期的长度,促进农业结构的合理性,支持乡村振兴。同时,根据农村各个区域发展情况,制定并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及时评估政策的执行效果,提供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制定惠农的利率,为农户提供特殊的贷款支持,对于居住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户,颁布相应的优惠贷款政策。应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实现合理有效监督,规范金融借贷,以完善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体系,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农业保险体系对维护整个金融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能有效分散农户家庭在生产、生活上的风险,实现有效的风险补偿功能。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增速较快,但从广度上仍需进一步拓宽,增加农业保险的品种,开发与农村各个地区条件相匹配的保险产品,通过开展线上导学和线下论坛,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促进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产品、相关流程的了解,加强农户在生产经营上的自身风险防范意识。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户,为有效改善农户融资困难的状况,可加大在农村地区农户小额信贷保险的普及,为乡村振兴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丁志国,张洋,高启然.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因素识别[J].中国农村经济,2014(3):4-13.

[2]韩国强.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 当代金融研究,2018(2):96-104.

[3]陈锡文. 从农村改革四十年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J]. 农村经营管理,2018(5):6-10.

[4]李创,吴国清.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探究[J]. 西南金融,2018(6):30-36.

[5]李丹,孟德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类型与异质性农户融资渠道选择[J]. 金融理论探索,2019(3):54-61.